2022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規模分析 區域與技術格局初步形成【組圖】
海水淡化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海亮股份(002203)、雙良節能(600481)、巴安水務(300262)、津膜科技(300334)、江河海(839240)等
本文核心數據: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區域分布、技術應用分布等
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發展海水淡化技術,開發利用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我國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國家高度重視及支持下,我國海水淡化經歷了從無到有、逐步壯大的發展歷程,目前發展態勢已基本穩定。
行業規模:工程規模逐年擴大
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穩步擴大。2020年我國在海水利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技術如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水平。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的發展。據《2020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海水淡化工程135個,工程規模165.11萬噸/日。
按工程規模分,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萬噸級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40個,工程規模1452448噸/日;千噸級及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0個,工程規模188894噸/日;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45個,工程規模9741噸/日。可見我國海水淡化產能絕大部分來自大規模工程。
區域發展:沿海省市缺水地區發展領先
根據自然資源部最新發布的《全國海水利用報告》,截至2020年底,全國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分布在沿海9個省市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島。按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排序,市場份額占比最高的為浙江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41.39萬噸/日,占全國比重達25%;其次是山東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7.14萬噸/日,占全國比重22%;排名第三的是河北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1.57萬噸/日,占全國比重19%。
2020年我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個,工程規模64850噸/日,分布在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主要用于沿海城市鋼鐵、電力、冶金等工業用水以及海島地區生活用水。其中江蘇新建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占比僅為0.02%,絕大部分新建工程仍然分布在現有總規模排名前三的領先省份。
技術應用:反滲透技術應用占比超六成
從海水淡化技術應用看,目前我國已掌握反滲透和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關鍵設備研制取得突破,相關技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反滲透技術應用尤其廣泛。根據自然資源部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應用反滲透技術的工程達118個,工程規模1078453噸/日,占總工程規模的65.32%;應用低溫多效技術的工程有15個,工程規模565530噸/日,占總工程規模的34.25%;其他技術應用占比均不足1%。2020年,新增海水淡化工程也全部采用反滲透技術。
綜上所述,我國海水淡化行業目前已初具規模,近年來發展態勢穩定,工程規模逐年擴大,區域與技術格局已基本形成:工程全部分布在沿海省市的缺水地區,浙江、山東、河北、天津等省市尤為集中;技術則基本全部采用反滲透或低溫多效技術,其中反滲透技術應用最為廣泛,占比超過六成。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海水淡化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海水淡化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海水淡化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海水淡化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