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規模分析 軍用市場保持活躍、民用領域遍地開花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北方導航(600435)、洪都航空(600316)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無人機市場結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
我國軍用的無人機發展起步較早,早在1964年Ⅰ型無人機靶機就已經誕生,Ⅱ型無人機靶機也在70年代研制完成。隨后,又研制出了S-100型靶機,使無人機的飛行速度達到100米/秒,這也為我軍訓練的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而相對于發展起步較早的軍用無人機,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在早期并未引起足夠重視,有歸口管理單位,沒有長遠規劃,處于無序發展狀態。但近些年由于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牽引推動,特別是一些自然災害頻發,急需有一種災情監視評估和搜救手段,從而引起有關方面對民用無人機的關注,且迅速升溫,逐步深入大眾生活。截至2020年末,我國民用無人機的市場份額由2014年的不足10%增長到37.2%左右。
軍用無人機市場依舊活躍
我國軍用無人機起步于1964年,1980年代開始批量使用無人機,最初主要作為防空系統的靶機和干擾誘餌等。到2000年后,我國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積極合作,開發出了多型的無人機設備,除了2002年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WZ-2000型無人偵察機引起世界轟動外,近幾年也開發出了中國版的“捕食者”——“彩虹-4號”、 “彩虹-5號”無人機和“翼龍型”無人機,還有酷似全球鷹的“翔龍型”無,而“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在2019年國慶閱兵時正式亮相,并更名為“攻擊11”。
我國研制無人機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國內無人機的研究發展在總體設計、飛行控制、組合導航、中繼數據鏈路系統、傳感器技術、圖像傳輸、信息對抗與反對抗、發射回收、生產制造和部隊使用等諸多技術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
但在軍用無人機領域,我軍無人機裝備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還不能完全適應高技術戰爭的要求。國內己有的無人機任務系統載重都不大,尚難滿足電子對抗、預警、偵察等大型任務系統的要求,平臺技術難以滿足無人作戰飛機的高隱身、高機動能力的要求,在氣動力、發動機、輕質結構和高精度導航等方面基礎技術薄弱。
2020年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50億元
從總體上看,在早期階段,國內民用無人機領域的開發長期以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歸口管理單位,沒有長遠規劃,處于無序發展狀態。但近些年由于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牽引推動,特別是一些自然災害頻發,急需有一種災情監視評估和搜救手段,從而引起有關方面對民用無人機的關注,且迅速升溫,逐步深入大眾生活。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無人機實名登記數量已增至52.36萬架,較2010年漲幅超過500%。
中國民用無人機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開始在國內興起,經過幾年的發展,當前無人機的應用范圍已涉及國土資源調查、環境監測、水情監測、救災等多個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無人機僅民用市場大概有幾億元的量級。面對這一正在興起的市場,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也紛紛進駐民用無人機領域。
民用無人機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為210億元。根據Drone Industry Insights披露的民用無人機增長率預測,2020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50億元。
綜合來看,我國無人機市場今年來處于相對活躍狀態,投資與研發并舉,軍用與民用共同發展。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無人機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無人機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無人機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