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殃及太平洋沿岸國家 或將對我國海水淡化行業產生不利影響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做出決議將向太平洋傾倒125萬余噸核廢水,并稱“這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但這一決議遭到了周邊國家及本國人民的反對。根據德國海洋研究中心所做的日本核污水擴散模擬圖來看,若日本堅持一意孤行的將核污水排入大海,將會使得太平洋周圍國家無一幸免的受到放射性元素的危害。而我國作為與日本隔海相望的國家,海岸線也會在較短時間內收到污染,對于我國直接使用海水作為原材料進行生產的海水淡化行業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海水淡化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海水淡化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海亮股份(002203.SZ),雙良節能(600481.SH),津膜科技(300334.SZ),久立特材(002318.SZ),中金環境(300145.SZ)。
本文核心數據:海水淡化工程規模,海水淡化用途占比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做出決議將向太平洋傾倒125萬余噸核污水,并稱“這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但這一決議遭到了周邊國家及本國人民的反對。根據德國海洋研究中心所做的日本核污水擴散模擬圖來看,若日本堅持一意孤行的將核污水排入大海,將會使得太平洋周圍國家無一幸免的受到放射性元素的危害。
而我國作為與日本隔海相望的國家,海岸線也會在較短時間內收到污染,對于我國直接使用海水作為原材料進行生產的海水淡化行業將會產生不利影響,未來我國海水淡化行業或會因為放射元素問題面臨停滯的風險。
1、日本核污水排放或將污染我國海水淡化的原材料
海水淡化上游原材料為含有鎂、鉀、溴等化學元素的濃海水,但在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后擴散到我國海域的海水可能含有碳14、氙、鍶、銫、碘等放射性核素,導致我國海水淡化的原材料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
在海水淡化中游需要將濃海水中的鎂、鉀、溴等化學元素提取出來對海水進行淡化處理,但若海水中含有碳14、氙、鍶、銫、碘等放射性核素是無法被過濾和降解的。因此若使用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濃海水進行海水淡化,淡化后的海水依然含有放射性物質,在下游的工業和生活用水領域是無法直接使用的。
2、日本核污水排放危害長達數千年甚至幾千萬年
日本所排放的核污水雖經過處理,但依然含有碳14、氙、鍶、銫、碘等放射性核素,且這些元素在數千年甚至幾千萬年內很難衰變消化,未來將對全球的海洋環境帶來嚴重的災難。
3、日本核污水排放導致太平洋周圍國家無一幸免
通過德國海洋研究中心制作的日本核污水排放擴散模擬圖來看,在日本核污水排放212天后,幾乎大半個太平洋都會受到污染,在日本核污水排放830天后,幾乎整個太平洋海域都將受到日本核污水排放的污染,屆時整個太平洋都將充斥著碳14、氙、鍶、銫、碘等放射性核素,對于太平洋周圍國家來說將是災難級的傷害。
2、我國海水淡化行業將受到不利影響
作為與日本隔海相望的鄰國,未來若日本一意孤行的將核污水排放入海,將會對我國的海岸線造成一定污染,對于我國直接利用濃海水作為原材料進行生產的海水淡化行業來說,原材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且很難過濾和降解,或將對我國海水淡化行業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近年來,我國人均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人均用水量為430.8億立方米,較2018年下降0.25%。人均用水量的降低使得我國不得不將目光轉向“水資源”豐富的大海。
據《2019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所公布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工程規模157.38萬噸/日,其中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7個,工程規模39.91萬噸/日,較2018年大幅增長。根據“十三五”規劃關于海水淡化的目標前瞻估計2020年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在220萬噸/日左右。
目前與我國居民息息相關的市政和飲用水雖然不是我國海水淡化的主要用途,但也占比13.77%,而園區、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等行業也與人們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聯系,因此未來若日本堅持核廢水入海,使得我國海水淡化水中含有大量的無法過濾和降解的放射性物質,或將會導致我國海水淡化用水無法正常使用,進而使得我國整個海水淡化行業面臨停滯的風險。
綜合來看,日本核污水排放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將會對周邊國家造成一定的核污染風險。對于我國以濃海水為原料的海水淡化行業來說,原材料中含有核素且無法過濾和降解,即使將海水淡化后也無法正常使用,未來或將面臨停滯的風險。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狀況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海水淡化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海水淡化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海水淡化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