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合同能源管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節能效益分享型成為首選商業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根據投入與受益的商業模式不同,分為節能收益分享型、節能量保證型與能源費用托管型三類。調查顯示,客戶與企業均以節能效益分享型為首選商業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商業模式分為三類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根據投入與受益的商業模式不同,可分為三類:
1)節能收益分享型(Shared savings)
節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風險由節能服務公司承擔,項目實施完畢,經雙方共同確認節能率后,在項目合同期內,雙方按比例分享節能效益;項目合同結束后,先進高效節能設備無償移交給客戶企業使用,以后所產生的節能收益全歸企業享受。該模式適用于誠信度很高的企業。
2)節能量保證型(Guaranteed Savings)
節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風險由節能服務公司承擔,在項目合同期內,節能服務公司向客戶企業承諾某一比例的節能量,用于支付工程成本;達不到承諾節能量的部分,由公司負擔;超出承諾節能量的部分,雙方分享,直至公司收回全部節能項目投資后,項目合同結束,先進高效節能設備無償移交給企業使用,以后所產生的節能收益全歸企業享受。作為回報,客戶在項目施工驗收結束后,立即將所有工程款支付。如果實施節能措施后的合同期內,項目的節能收益沒有達到在合同中承諾的數字,那么節能服務公司必須將這部分收益差額退還給客戶。
3)能源費用托管型(Chauffage)
節能公司負責改造企業的高耗能設備,并管理其用能設備。在項目合同期內,雙方按約定的能源費用和管理費用承包企業的能源消耗和維護。項目合同結束后,先進高效節能設備無償移交給企業使用,以后所產生的節能收益全歸企業享受。該模式適用于誠信度較低、沒有節能意識的企業,一般不采用。
節能效益分享型為客戶與企業首選商業模式
調查顯示,節能效益分享型商業模式為客戶的首選,其在調查企業中占比為65%;其次為節能量保證型,19%的客戶選擇了此種商業模式;此外,16%的客戶企業傾向于能源費用托管型。
全國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實施節能項目的節能服務公司從最初的3家,發展到超過5000家,仍有一定比例的節能服務行業企業未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商業模式。
但從節能服務行業企業商業模式來看,數量最多的合同模式類型依然是節能效益分享型,占比為25%;工程總承包型排名第二,占比為23%;節能量保證型占比為20%,排名第三。此外,維保服務型合同數量快速上升,“老客戶新業務”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之一,占比上升至9%。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合同能源管理(EMC)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發展必要性及政策;國外合同能源管理發展及經驗啟示;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狀況;全國與重點地區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狀況;合同能源管理應用領域...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