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億社保基金結余:躺在銀行縮水不如入市搏殺
8月2日,審計署發布了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各項社會保障資金總體安全,基金運行平穩。數據顯示,2011年18項社會保障資金共計收入28402.05億元,支出21100.17億元,年末累計結余31118.59億元,比2005年增長435.24%。
社保基金主要來源于經濟發達的東部,社保基金的流動存在地區障礙等因素也決定了社保基金的分散性特點,集中管理存在困難。目前,結余資金主要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由于實行的是現支現付制度,我國社保基金中活期存款所占比例較高。
社保基金構成比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但是,過高的存款比例卻成為了近兩年來導致社保基金縮水的主因。
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CPI上漲了3.3%,同期活期存款利率僅為0.36%,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則在1.91%至2.25%之間;2011年全年CPI上漲了5.4%,同期活期存款利率0.40%至0.5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則在2.60%至3.10%之間。
考慮到通脹因素,高達3萬億的社保基金結余96.45%以銀行存款的形態存在,不可避免的遭遇事實上的巨額縮水。據估算,負利率導致社保基金縮水十分驚人,2010年有幾百億,2011年上千億。這讓社保基金在銀行里躺著也中槍。
前瞻產業研究院社保基金研究小組指出,以目前中國社會保障基金運作模式與安全投資的渠道看,一方面,社會保障制度不不夠完善,存在制度風險;另一方面,中國的股市穩定性較差,A股市場的投機性很強,不利于社保基金的投資。因此,必然會產生資金過度集中在銀行體系內部,謀求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現象。
針對社保基金大幅貶值的問題,關于社保基金的收益與安全該如何看待的爭論也越來越多。有人提出在保證社保基金安全性的同時,一定要講究收益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不可偏廢,安全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本金的安全性,二是其收益率不能低于CPI。
與此同時,國家也開展了社保基金入市試點工作。如果試點省市的社保資金獲得了穩健的保值增值,那么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社保資金投入股市。當前,A股市場有非常多的藍籌股保持著每年較高水平的現金分紅,持續地穩健增長,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大型銀行股,目前股價已經很低,市盈率水平也都在10倍以下,即使是持有股票等待每年分紅,也會有較高的投資收益。這類型股票,十分適合社保資金持有。
單純把社保基金結余資金放在銀行里“吃利息”的經營方式必須得到改變。社保基金投資渠道需要多元化和國際化,并可以考慮通過委托專業的機構進行投資運營,以求實現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前瞻產業研究院社保基金研究小組提醒,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社保基金收益性的問題,畢竟,近兩年CPI高位運行的情況也是在非常規的4萬億宏觀經濟刺激下才出現的,不可能經常發生,目前CPI甚至有可能降到2%以下。因此,社保基金入市及投資渠道拓寬一定不可盲目地操之過急。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