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迎新規 產業有望爆式增長
日前,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圈定了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海水淡化產業基地建設等八大重點工程,要求各級政府要安排財政資金支持和引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我國是缺水型國家,發展海水淡化不僅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迫切要求,也是緩解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對推動沿海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經過40多年的研發和示范,中國海水淡化技術已經成熟,并已形成產業化發展趨勢,為大規模應用打下了良好基礎。我國具備豐富的海水資源,相對于南水北調工程,海水淡化更具備競爭優勢,隨著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強,行業將會進入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海水淡化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已建和即將建成的工程累計海水淡化能力約為60萬噸/日,從政策規劃來看,未來十年內行業市場容量有5 倍以上的成長空間,前景較為樂觀。目前淡化海水成本已降到4-5元/噸,經濟可行性已經大大提升,考慮到未來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以及策扶等因素,未來海水淡化產業有望出現爆式增長。
2005-2020年中國海水淡化產能及預測(單位:萬m3,%)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海水淡化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技術超過20 余種,包括反滲透法、低多效、多級閃蒸、電滲析法、壓汽蒸餾、露點蒸發法、水電聯產、熱膜聯產以及利用核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術等等,以及微濾、超濾、納濾等多項預處理和后處理工藝。
從大的分類來看,主要分為蒸餾法(熱法)和膜法兩大類,其中低多效蒸餾法、多級閃蒸法和反滲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術。一般而言,低多效具有節能、海水預處理要求低、淡化水品質高等優點;反滲透膜法具有投資低、能耗低等優點,但海水預處理要求高;多級閃蒸法具有技術成熟、運行可靠、裝置產量大等優點,但能耗偏高。
前瞻產業研究院海水淡化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低多效蒸餾法和反滲透膜法是未來方向。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水淡化將達到150萬-200萬噸/日,是現有產能的三、四倍,投資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左右。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