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租賃市場潛力無窮
飛機租賃是各國航空公司更新和擴充機隊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全世界機隊中,租賃飛機的比重達到60%以上。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國內航空公司也較多地采用經營性或融資性租賃的方式引進了大量飛機,部分緩解了資金壓力,達到了通過融物實現融資的目的。
租賃飛機以其較低成本、較高的靈活性及多種融資渠道而成為航空公司的現實選擇,該行業也成為我國現代服務業中的朝陽產業,具有經濟帶動巨大、創稅能力強、產業結構提升、關聯產業拉動等優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航空租賃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在1998 年以前主要是通過直接購買的方式取得的,航空公司自行向銀行申請貸款購買飛機并自己擁有飛機的所有權。1998 年以后,中國飛機租賃業逐漸起步。到目前為止,航空公司飛機中的約40%為租賃形式取得。
由于國內融資成本過高和國際融資進行上的實際困難,航空公司自己申請貸款購買飛機代價很大,而需要面臨巨大的資產壓力。因此,從90 年代開始,我國一些金融機構開始不斷在飛機的融資租賃方面做出探索性的嘗試,經過一番摸索實踐,目前,已有包括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數家銀行通過收購、入股等形式涉足飛機租賃業務。
前瞻產業研究院航空租賃行業研究小組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市場。預計到2025 年,中國民航機隊規模將達3000 架,其中有60%的租賃率,這意味著將有大約1600 架額外租賃飛機進入中國市場,屆時中國民航租賃市場金額將達到1300 多億美元。未來,中國航空租賃的市場市場前景巨大。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