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引領電力發展
雖然我國水電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世界第一,技術水平也有所突破,但開發程度仍然不容樂觀。在人均庫容、人均水電裝機等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依然有很大距離,水電開發任重而道遠。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水電設備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水電建設規模空前,5年新增投產機組接近我國發展水電以來95年的總和。其中,龍灘、景洪、構皮灘、拉西瓦、小灣、瀑布溝等大型水電站先后建成,累計投產9000萬千瓦;三峽左右兩岸26臺機組、1820萬千瓦全部并網發電,累計發電量達到4500億千瓦時;向家壩、錦屏二級、金安橋、官地、長河壩、沙沱、大崗山等大型、特大型水電站陸續開工。截至2010年底,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13億千瓦。
從水電開發程度來看,我國水電開發程度遠低于西方水電開發成熟的國家。據統計,發達國家水電平均開發度在60%以上,其中美國水電資源已開發約82%,日本約84%,加拿大約65%,德國約73%,法國、挪威、瑞士均在80%以上,而中國目前開發約為27%左右,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水資源開發程度。
水電項目核準緩慢、開工少、在建規模嚴重不足等,是導致我國水電開發落后的原因。從2006-2009年,我國水電裝機這四年間的核準容量不到4000萬千瓦,直到2010年這一狀況才開始扭轉。整個“十一五”時期,中國的水電發展速度仍慢于預期。按照規劃,水電開工量7402萬千瓦,但實際開工量2003萬千瓦,僅占規劃量的27.1%。
政府提出,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例達15%。而水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再生的清潔能源。為了實現政府提出的目標,在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中,水電被放在“十二五”電力發展的首位。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國內水電開發程度達到71%左右,其中東部和中部水電基本開發完畢,西部水電開發程度在54%左右。到2015年,全國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預計將從目前的2.1億千瓦達到2.84億千瓦左右,五年要增加7100萬千瓦,年均增加1420萬千瓦。到2015年,抽水蓄能裝機將達到4100萬千瓦。
前瞻產業研究院水電設備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隨著我國水電開發速度加快,所需要的水輪發電機組、閥門、啟閉設備等市場容量都將大幅提升,水電設備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景氣周期。未來,百萬千瓦級混流式水電機組、抽水蓄能機組、7.5萬千瓦級燈泡貫流式水電機組、大型沖擊式水電機組,以及潮汐發電機組將成為水電機組的重點發展方向。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