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水運行業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
我國內河水域豐富,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萬多條,總里程43萬多公里,大小湖泊900多個,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超過12萬km。內河水運是最古老的運輸方式之一,是內陸腹地與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之間連接的重要紐帶,是綜合運輸體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它運輸方式相比,內河水運具有運量大、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優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內河水運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十一五”期間是水運發展速度最快、服務能力提升最顯著的五年。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大陸與臺灣實現了兩岸海上直航;水運投資規模和基礎設施能力成倍增長,港航企業經營效益顯著提升;沿海港口新增通過能力30億噸,沿海船舶運力超過4000萬載重噸,內河水運建設投資規模是“十五”前的3倍多。
“十二五”期是內河水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2011年1月,《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發布,內河水運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1年3月,交通運輸部出臺《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5年,力爭全國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里程比“十一五”末增加3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億噸,船舶平均噸位從“十一五”末的450噸提高到800噸左右,同時單位運輸成本較2010年降低10%。
前瞻產業研究院內河水運行業研究小組預計,在“十二五”期間,投向全國內河水運建設的資金將達到200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兩倍,其中中央投資占45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7倍,內河水運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