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交易平臺能否掌握鐵礦石定價主動權?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中國鐵礦石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占全球貿易市場份額的60%,2011年進口鐵礦石6.86億噸。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現貨市場。鐵礦石現貨市場主要集中在我國,而歐洲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鐵礦石交易仍以長期協議為主,因此,國內急需一個現貨交易平臺。
2000-2011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中國鐵礦石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2012年1月16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由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共同發起設立。
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致力于堅持現貨交易原則,只開展鐵礦石現貨貿易的相關業務,不發展期貨、掉期和其他金融衍生品業務,平臺對國內外鋼鐵生產商、鐵礦石生產商和貿易商開放。
平臺的設立標志著中國在探索更加公正、透明的鐵礦石定價機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平臺的最發起使命是掌握未來鐵礦石定價機制的主動權,但是否成功要取決于這一平臺的交易規模。
2012年5月8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正式上線運行。當日共上線34個鐵礦石交易品種,基本覆蓋了鐵礦石市場上粉礦、塊礦、球團、造球精粉四類產品的典型品種和一般品種。
當日共有三筆交易在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成交,第一筆交易標的為品位54%的礦粉,成交價格102美元,成交量5.7萬噸;第二筆交易標的為PB粉,成交價格145美元,成交量16.5萬噸;第三筆交易標的為品位65%的Vale粉,成交價格1080元人民幣,成交量2萬噸。
截至目前,已有138家企業加盟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成為交易會員,其中包括全球三大礦山以及FMG等全球最主要的鐵礦石生產商,以及寶鋼、鞍鋼、武鋼、首鋼、河北鋼鐵、中鋼集團、五礦集團、中化國際、中信金屬、中建材等國內鋼廠和貿易商。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鐵礦石行業研究小組認為,平臺的建立僅僅是博弈的第一步,從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現有會員結構看,礦山、鋼鐵企業及鋼貿商結構均衡,平臺優勢顯現。
平臺的開市意味著我國擁有了在制定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政策和細節上的主動權,不過最終是否可以爭得話語權,還要看在平臺上的實際交易量是否足夠大。5月8日成交的三筆交易,總共24.2萬噸的成交量相對每天和一年的實際需求來看并不大。
但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鐵礦石行業研究小組表示,目前與競爭對手Global ORE(環球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相比,中國現貨交易平臺已經占據了先機,而交易規模的大小,則取決于平臺后續的發展。
因此,能否實現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使命,短期內大家都給不了答案,要靠平臺管理方及平臺會員的長期共同努力,做大交易規模,方能掌握未來鐵礦石定價機制的主動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