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行業:創新才是核心競爭力
重慶啤酒在啟動乙肝疫苗研發項目后,主業幾乎無人在意,多年來該股的漲跌皆由疫苗主導。
上周二,重慶啤酒披露了“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臨床試驗總結報告,結果再次顯示:疫苗無效。次日,重慶啤酒股價逆勢暴跌逾8%。而去年12月初以前,“乙肝疫苗”的概念讓重慶啤酒炙手可熱,致使其股價由1988年收購佳辰生物股權時的13.66元一路漲至83.12元。
重慶啤酒“乙肝疫苗”泡沫雖然破裂,但疫苗業的行情由此可見一斑。近年來,隨著烈性傳染性疾病的數次爆發,疫苗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對抗手段,越來越為各國人民和政府所重視,這也給疫苗行業帶來了機遇。
然而,國內疫苗企業的產品種類同質化較為嚴重,擁有獨家創新品種的企業非常少,以至于被國際巨頭壟斷。前瞻產業研究院醫療行業研究員向君認為,國內疫苗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自身的研發創新是最重要的因素。
國內疫苗市場年增長超15%
國際疫苗市場的規模已經超過2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近14%,成為一個穩定增長的大產業。
在我國,疫苗行業已成為公眾矚目的朝陽產業,在2004年至2008年間,國內疫苗市場保持了25%的年均增長速度。預計未來幾年,球疫苗市場的復合增長率為13.1%,國內疫苗市場整體年均增長率將超過15%。
向君指出, 疫苗的消費主要由人口及其支付能力決定,人口因素包括人口基數、人口結構等,支付能力包括人均收入及人民預防保健意識的變化。
全世界60億以上的人口基數蘊藏著巨大的疫苗需求,而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防病意識的增強,民眾對接種疫苗預防控制疾病的概念更加強烈,需求將大大增加。
新生兒及老齡人口的增加是我國疫苗市場增長的客觀因素。數據顯示,我國新出生人口數量巨大,近些年每年新增兒數量都在1600萬人以上;另一方面我國目前已經步入老齡化階段,2014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億,2026年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統計數據顯示,60歲以上老人每兩周的患病率和慢性病分別是一般人口的1.7倍和4.2倍。
疫苗的出現不僅使人類逐步擺脫了可預防疾病帶來的身體痛苦,更重要的是用于接種疫苗預防疾病的投入遠遠低于用于治療疾病的投入。
據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統計,部分疾病治療與接種疫苗費用之比高達27倍。在人類的健康觀念從“疾病→治療→健康”逐漸向“健康→預防→健康”轉變的當下,疫苗自然備受重視。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向好,城鎮居民人均收入近幾年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而收入的增長讓人們對疫苗的接受力更強。此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的擴大也讓更多人開始接觸疫苗。
據衛生部披露,2008年我國的人均衛生費用1094.5元,2009年人均衛生費用增長到1192元。雖然從基數增長率上,中國衛生費用的增長速度非常高,但是無論是總費用還是人均衛生費用,仍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水平。
由于關系到國民生計,疫苗歷來受國家政策重點關照,包括人用疫苗和牲畜用疫苗,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凸顯無疑,特別是在2003年SARS肆虐后,政府開始有意識的建立公共衛生體系。
《中國生物產業發展戰略》顯示:“發展能保障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新型疫苗”已經成為我國生物藥發展的首要任務;新醫改也確定了“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產業政策對疫苗行業的扶持不斷加強。
向君表示,國家政策對行業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持續穩定擴容疫苗市場、對競爭的合理導入和規范等方面。未來,疫苗行業有望成為我國生物技術領域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
創新才是核心競爭力
然而隨著競爭的白熱化,疫苗行業中關鍵產品市場的日趨成熟而后期研發中又缺乏新的候選產品等現狀,讓疫苗行業想要保持過去高速增長的勢頭仍然極具挑戰。
傳統疾病的傳統疫苗生產工藝相對成熟,技術壁壘相對較低,市場也相對穩定,使得企業很難憑此獲得高利潤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中國疫苗行業市場研究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全球疫苗行業的穩定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批高品質的創新疫苗出現,重磅的疫苗產品甚至能夠達到幾十億美金的銷售額。但全球疫苗市場卻由葛蘭素史克、賽諾菲.萬安特、默克、輝瑞和諾華五家國際巨頭壟斷,占據總體份額的85%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巨頭們擁有強大的研發和資金實力以及廣泛的營銷網絡。
由此可見,國內疫苗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首先需要從產品的研發創新入手。
向君表示,未來疫苗研發將會主要向高價多聯疫苗和治療性疫苗發展,其中,肺炎疫苗將是未來國內疫苗企業全力爭奪的制高點。
對比國內外市場,國內短期內最有大幅增長空間的市場為肺炎疫苗市場。肺炎疫苗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接種率已經較高,而在國內與其他二類疫苗相比接種率還處于較低水平;且面對最易患病的2歲以下兒童群體,國產肺炎疫苗仍然是空白。
目前能夠針對2歲以下兒童群體的肺炎疫苗產品為輝瑞(惠氏)的“沛兒”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全球銷售額已經突破了30億美金。
近兩年,新化合實體藥物開發的貧乏和通用名藥物競爭的加劇,以及病毒性疾病的蔓延和人們對疫苗的厚望,疫苗已被看作促進制藥行業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全球疫苗市場的不斷增長,跨國制藥企業都希望擁有專有技術和品規齊全的生產線,從而加劇了生物疫苗產業的激烈競爭和并購重組。向君認為,未來國際企業與國內企業的合作或將成為主流。
對國內企業來說,國際合作有望帶來的核心技術、管理體系、質監體系的轉移,豐富企業產品線,緩解由于產品結構單一、品種老化帶來的同質化競爭,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甚至于借助國際品牌實現國產疫苗出口。
當然,國際巨頭也可以通過與國內企業的合作以求快速、曲線進軍中國疫苗市場。這種雙贏的結果,為雙方都帶來了更大的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疫苗安全事件的不斷發生,國內的疫苗標準也在不斷提高,新版藥典的頒布對疫苗產品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標準,對于整個疫苗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論國內還是國外企業的產品都存在一個升級過程,各企業的疫苗的批簽發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免疫產品品種的多樣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斷增加。
向君表示,長期來看,企業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產品標準和優化生產工藝,才能防患于未然,以求長期穩健發展。由于現有產品主要以預防類為主針對健康人群,所以對疫苗開發中的新候選產品而言優越的安全性以及耐受性仍然至關重要。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