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處置開啟“二次物料工業革命”新高潮
日前,廣州市決定將于今年年底前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力爭到2015年徹底破解垃圾圍城危機。垃圾圍城、環境惡化、資源回收利用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面臨的難題。
俗話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對于越來越多的工業廢棄物資、生活垃圾、電子廢棄品等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尤其對于固體廢棄物資而言,變廢為寶就成為解決環境污染、珍惜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
放錯地方的資源
固體廢棄物(簡稱“固廢”),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它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
固體廢棄物,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最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因而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環境問題。固體廢物是“三廢”中最難處置的一種,因為它含有的成份相當復雜,其物理性狀如體積、流動性、均勻性、粉碎程度、水分、熱值等也千變萬化。固體廢物的污染問題較之大氣、水污染是最后引起人們的注意,也是最少得到人們重視的污染問題。此外,固體廢物的污染,從來就不是單一的,它同時也伴隨著水污染及大氣污染問題。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垃圾數量不斷增加。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產生的固體廢物約為80-100億t,亞洲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為76萬t,大約為270萬m3,估計到2025年其產生量將達到180萬t,即每天520萬m3,年增長率約為4%-5%。
我國是工業大國,也是人口大國,每年產生的工業廢棄物資及生活垃圾快速增長。在處理難度較高的固體廢棄物方面,目前我國工業固廢占據絕大多數比重,2010年達到93%以上,生活垃圾占比約6%,危險廢棄物占比約0.6%。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我國工業固廢處置量整體呈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為20.13%。2010年,全國工業固廢處理量達到57264萬噸,同比增長20.59%。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固廢產生量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10%-15%之間,到2015年將高到38.8億噸-48.5億噸。若按照80%的綜合利用率測算,屆時我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有望達到30-40億噸。
2000-2010年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及增長情況(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固廢處理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2版)》
以耐火材料行業為例。目前,我國耐火材料的年總消耗總量超過900萬噸,年均產生廢舊料達400萬噸,占總消耗量的45%,而這些廢舊耐火材料的處理方式,大多數是被當成工業垃圾填埋,僅有少量被粗糙利用,這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
另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的社會保有量分別達到3.5億臺、1.3億臺、1.7億臺、1.2億臺。這些家電產品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進入家庭的,通常以10年至15年使用壽命估算,從2003年起我國每年至少有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冰箱、500萬臺洗衣機要報廢,到如今更是呈幾何數增長。自家電以舊換新實施以來,截至2011年5月27日累計回收五大類廢家電5296.2萬臺。我國家電行業的固體廢棄物資的未來存量令人驚嘆。
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基本穩定在1.5億噸左右。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55億噸,2009年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57億噸,較2008年同期增加296噸,增幅約為2%。
固體廢棄物不但給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還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固體廢棄物資的回收處理與再利用,成為全世界共同的經濟熱點。
經過30多年的發展,發達國家固廢處理技術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城市垃圾采用工業方法處理是一次重大變革,它使垃圾向深度處理,向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邁進了一大步。經過多年的實踐、試驗和比較之后,國外形成的垃圾處理方法基本上是填埋、焚燒和堆肥3種,其中美國和英國絕大部分采用填埋處理,日本絕大部分采用焚燒處理。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可靠,是當前國際上廣泛運用的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和手段。發達國家垃圾焚燒發電占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比例已普遍超過80%,垃圾發電在這些國家已是成熟的產業并進入了產業化、市場化的成熟期。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35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建有2000多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主要分布在歐洲、日本、美國等。而目前,我國廣州等大中城市也相繼建成一批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美國固廢處理經過二十年發展,資源化率已從11.38%提高到43.1%,而我國僅有17%,相當于美國1990年的水平。參照發達國家所走的先無害化到減量化資源化發展的道路,我國未來必將在發展生活垃圾處理的無害化的同時,要保證減量化、資源化,堆肥和焚燒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大方向。
預計未來5年,我國固廢產生量將持續增長,這將直接拉動固廢處理設備、工程建設及設施運營服務需求,推動環保資金的投入。
“十一五”期間,我國固廢處理投資規模2100億,年均增速18.5%。據環保部中國環境規劃院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投資規模達到3.1萬億元,其中固廢處理行業達到8000億元,占環保產業3.1萬億元總投資比例將達到25.8%,年復合增長率約30%,較“十一五”翻兩番。
我國“十二五”規劃已將垃圾處理工程列入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并提出到201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屆時,我國固體廢棄物資處理及回收利用將有望成為巨大的產業。
二次物料工業革命
1973年爆發石油危機以后,發達國家政府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對固體廢棄物的充分回收與再資源化,并且在政策和法律層面上給予保障。目前,固廢處理行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是環保領域投資和產值占比均超出50%的最大子行業。
目前,發達國家已將“廢棄物資源化”列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重點,并將固體廢棄物列入資源的范疇,將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視為第二礦業,掀起了“二次物料工業革命”的熱潮,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工業體系。
美國固廢處理經過二十多年發展,資源化率從11.38%提高到了43.1%。目前,全美固體廢物產業工業凈產值約500億美元。涉及固體廢物產業的全部產值高達1000億美元以上。
據EREF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大約有27000家企事業單位參與固體廢物的管理和經營。其中有55%屬于公共事業單位,其余45%是私營企業。這些企業共創造了367800個就業崗位。
1994年,英國通過了廢物管理許可證法規,開始正式實行“廢物管理許可證制度規定”,重點加強對工業和商業廢物、農業廢物、生命終期的汽車和冰箱、焚燒殘渣和飛灰、填埋和包裝廢物等飛舞的管理,嚴格監管“被控制”的廢物如家庭、工業和商業產生的廢物及農業、礦業和開采業所產生的“非控制類”廢物。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位列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但固廢處理投資在我國環保投資占比中長期處于低位,導致目前固廢處理處置設施嚴重不足。
1995年,我國首次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隨著城鎮化人口的上升,城市固廢也隨之增加,固廢處理在2006年開始引起國家的重視,“十一五”期間,我國固廢處理投入規模達到2100億元,年均增長18.5%。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固廢處理行業投資將達到8000億元,占環保產業3.1萬億元總投資的比例將達到25.8%,年復合增長率約30%,是環保行業整體投資增速的2倍。
受政策或產業規劃的驅動,我國固廢處理工程、設制造備及設施運營等行業都將進入高速成長期,而工程設備制造行業將首先受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2010年,我國固廢處理設備銷售規模年均增長率達到40%以上,遠高于其他環保設備的增長速度;2010年,我國固廢處理設備銷售收入達到340億元,同比增長將近60%。
隨著我國固廢物資處理的需求日益擴大,行業內光華股份和合加資源兩家上市公司加大了在固體廢物處理設備領域的投入,另外其他固體廢物處理設備生產企業也都不同程度的進行了擴產。但是由于國產設備在生產工藝、質量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固體廢物處理設備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國產成套設備較少,不能滿足固體廢物處理的需要,目前尚依賴從國外大量進口。
前瞻產業研究院固體廢棄物處理行業研究員賀重陽也認為,雖然我國固廢處理行業已經取得階段性的發展,但整體而言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產業化程度和市場集中度還非常低,加之技術研究和工藝開發能力不足,產品科技含量較低等原因,行業競爭格局尚未最終確立,市場仍處于無序競爭狀態。
賀重陽指出,目前,我國固廢處理設備的總體水平相當于國際20世紀80-90年代末的水平,差距明顯。
賀重陽認為,我國固廢處理企業規模普通較小,技術與跨國企業相比仍有較的差距,在工程建設和設施運營方面也落后于跨國公司,內資企業要想與跨國公司相抗衡,必須聯合各自的優勢,因此企業間的并購重組將成為必然的趨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