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行業慘淡經營 謀發展須科技先行
在當下的中國,油價和油都是相當“敏感”的詞匯,從“地溝油”到“三桶油”深深刺痛了民眾的心。油價從“與國際接軌”到“從國情出發”上串下跳,不斷地挑撥著民眾脆弱的神經。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機械制造業等行業的發展,潤滑油成為另一桶備受關注的油,但受制于原料供應和技術的瓶頸,潤滑油行業讓國人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它不可或缺;恨它,是因為它不成器。
需求暴漲
潤滑油是現代石油化工行業的一個重要產品,主要用于減少運動部件表面間的摩擦,同時對機器設備具有冷卻、密封、防腐、防銹、絕緣、功率傳送、清洗雜質等作用,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汽車、機械、冶金、船舶、采礦等領域。
潤滑油產品具有專業程度高、功能性強、技術密集、高附加價值、應用廣泛等特點,涉及工業行業中的各個領域,其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工業綜合技術水平、設備控制狀況、生產效率及環保意識的重要標志。
近些年,隨著我國工程機械、電力、汽車、冶金、鋼鐵、模具、機床行業的快速增長及裝備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國潤滑油需求量持續增長,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潤滑油市場。2000年以來,我國潤滑油需求持續增長,消費量從376萬噸增長到2011年的710萬噸,年均增速約為6%,是全球市場為數不多的一直保持增長的市場之一。
據權威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全球潤滑油需求將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全球潤滑油需求將達到4165萬噸/年,預計亞太、北美和西歐年均增速分別為4%、1.1%和0.8%,以我國為首的亞太市場將成為全球潤滑油消費市場的主要增長引擎。
2000年-2011年我國潤滑油消費量增長圖(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潤滑油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截至2011年末,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潤滑油消費國。2011年,全國潤滑油消費量達到710萬噸。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潤滑油行業研究小組預測,我國潤滑油市場在未來5年中仍將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至2015年,我國潤滑油消費量有望超過800萬噸,到2020年,我國的潤滑油消費量將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
隨著我國潤滑油消費的快速增長,國內潤滑油產能已無法滿足國內日益高漲的需求,特別是高檔次、高品質的潤滑油,成為我國進口的主要品類。
據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潤滑油行業進出口總額為304689.82萬美元,其中進口金額為279031.40萬美元,出口額為25658.42萬美元,實現貿易逆差253372.98萬美元;2011年進出口總額為420141.17萬美元,同比增長37.89%,其中進口金額為378939.03萬美元,同比增長35.8%,出口額為41202.14萬美元,同比增長60.57%,實現貿易逆差337736.89萬美元,同比擴大33.3%。
目前,我國潤滑油市場已經逐步形成進口品牌與國產品牌共存又彼此競爭的兩大陣營。進口品牌以最早進入我國市場的殼牌、美孚和嘉實多為代表,國產品牌則主要有我國石化旗下的長城和我國石油旗下的昆侖。而同時,隨著我國潤滑油市場的持續快速發展,全球越來越多的石油企業和獨立潤滑油商布局我國市場。
目前,我國潤滑油市場份額較為穩定,中石油、中石化兩者占據領導地位,二者占比和約為47%,跨國潤滑油品牌公司大約占30%的市場份額,國內民營潤滑油占17%的份額,再生潤滑油約占4%,進口潤滑油約為2%。
我國潤滑油行業競爭格局(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潤滑油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在市場層次上,我國高端潤滑油市場基本被國際石油公司的國際潤滑油生產商所把持,如殼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在中高端市場,我國石油旗下的“昆侖”和我國石化的“長城”占較大的市場份額。截至目前,該兩個品牌的潤滑油分別約占國內市場份額的26%和21%。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我國潤滑油消費量增長較快,但是人均消費量依然偏低,目前我國人均潤滑油消費量為4.5千克/年,與發達國家人均15-25千克/年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可見我國潤滑油消費仍有較大增長潛力。
慘淡經營
潤滑油行業龐大的市場需求,也推動了我國潤滑油生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市場的日益擴大,我國潤滑油行業的銷售收入、行業規模均保持較快增長。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潤滑油行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縮減,許多內資潤滑油企業慘淡經營,甚至虧損嚴重。
2011年我國潤滑油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148.37億元,同比增長41.00%;完成工業總產值2126.49億元,同比增長41.02%。但與此同時,我國潤滑油行業的資產負債規模較上年高出20%以上,而隨著潤滑油基礎油價格的上漲,2011年我國潤滑油行業錄得虧損達8.09億元。
潤滑油屬于石油化工行業的下游產業,其主要原料為石油。目前,97%的潤滑油均為石油產品。近兩年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攀升,潤滑油行業的成本同步高漲,更進一步壓縮了潤滑油行業的利潤空間。
前瞻產業研究院潤滑油行業研究員朱茜指出,受伊朗、敘利亞等主要產油國局勢動蕩的影響,目前基礎油價格仍呈上升態勢,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期仍將保持上漲的趨勢,未來國內潤滑油企業成本控制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2011年全國共有潤滑油企業717家,其中小型企業620家,占企業總數的86.47%,大型企業有27家,占企業總數的3.77%,其余70家為中型企業。
2011年,我國潤滑油行業大型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79.13億元,同比增長31.71%,但虧損企業數高達19家,較上年增加12家,虧損面高達70.3%,該19家企業虧損總額高達42.30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325.51%。
2011年,潤滑油行業中型企業有70家,實現銷售收入539.40億元,同比增長53.29%,實現利潤總額3.41億元,同比下降75.51%;產品銷售利潤13.97億元,同比下降30.95%。其中18家中型企業虧損企業,較上年增加13家,虧損面為25.7%,18家企業虧損總額為7.93億元,較上年擴大1966.94%。
2011年,潤滑油行業有小型企業620家,共實現銷售收入329.84億元,同比增長64.45%;實現利潤總額7.45億元,同比下降2.52%;產品銷售利潤17.27億元,同比增長10.57%。2011年小型潤滑油企業有55家虧損,較上年減少29家,虧損總額為4.53億元,較上年擴大212.67%。
朱茜指出,目前我國潤滑油生產企業多達數千家,部分中小企業以“低質、低價”的產品沖擊市場,甚至少數企業采用不合格原料以降低成本,損害了消費者利益,還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不僅是潤滑油,更是流動的科技
由于潤滑油產品具有專業程度高、功能性強、技術密集、高附加價值等特點,因此,潤滑油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體現出該國家和地區的科技水平,潤滑油行業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科技實力的比拼。
隨著潤滑油在航空航天、高速鐵路、遠洋運輸等領域高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對潤滑油產品的技術和需求也會不斷提升。當前我國潤滑油行業正處于快速的發展階段,結構調整、技術升級已成為整個行業面臨的首要任務,我國潤滑油企業應積極提升技術研發和生產裝備水平,切實提高產品質量,保持潤滑油行業的健康發展。
社會進步、現代經濟發展最為關鍵的標志是人們對環境破壞意識的不斷提高。在注重潤滑的同時,更注重環保、節能意識在潤滑油品行業的不斷升華,注重再循環使用、節約與合理潤滑,已成為當今開發新型材料與潤滑劑的重頭戲。
近年來,潤滑油行業企業間強強聯合、兼并重組的勢頭日趨突出。企業通過對優勢資源的重新整合,以實現科技實力的快速提升,同時提高運行效率,進一步強化對市場的服務能力,形成更加強大的綜合競爭力。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看,未來幾年企業間的并購與整合將持續下去,這將是推動和促進行業總體進步的有效途徑,也是行業內企業今后必須更加關注的方向。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