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前景很誘人 風險須防范
據《中國居民機動性指數報告》顯示,北京的擁堵經濟成本為335.6元/月,居各城市之首,其次是廣州和上海,擁堵經濟成本分別為265.9元/月和253.6元/月;40%的車主每天至少被停車問題困擾;道路擁堵讓北京居民上下班平均時間達到62.3分鐘。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上汽—通用汽車館向觀眾展示了2030年的車聯網的景象:汽車實現“零排放、零油耗、零堵塞、零事故、且駕乘充滿時尚和樂趣”,實現汽車之間的“對話”。隨著通用、榮威、豐田等廠商的智能網絡行車系統紛紛試水,車聯網已經漸漸為消費者所了解。
車聯網是指裝載在車輛上的電子標簽、數據集采器等,實現在信息網絡平臺上對所有車輛的屬性信息和靜、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提供綜合服務,從而達到“人-車-路-環境”的和諧統一。
車聯網是物聯網的具體應用以及表現之一,是繼互聯網、物聯網之后,成為未來智能城市的另一個標志,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等帶來的損失,提升通行效率。
車聯網汽車傳感器分布圖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車聯網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目前,車聯網在我國的應用仍屬于初級階段,著名的智能系統包括豐田的G-book系統和通用安吉星。以豐田G-Book智能系統為例,它以無線網絡連接數據中心,可獲得包括緊急救援、防盜追蹤、道路救援、保養通知、話務員服務、資訊服務、路徑檢索、預訂服務、網絡地圖接收、高速公路安全駕駛提醒以及圖形交通信息服務在內的11大智能通信服務。豐田汽車為加快該系統的推廣,目前車主可在購車后4-6年之內免費使用該系統。
截至今日,通用吉安星、豐田G-Book已分別在凱迪拉克SLS賽威、雷克薩斯RX350、廣汽豐田凱美瑞、一汽豐田皇冠等車型上。到2009年底,G-Book累計開通用戶19118戶,月移動通信套餐收入107萬元,合同期內總收入4548萬元。此外,在安吉星公司的企劃書中,預測用戶總數在2013年超過50萬,不含免提電話業務,僅保底套餐的年收入即可達到75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全國已有超過50萬輛新車預裝車載信息服務終端。預計到2015年,將至少有4000萬汽車移動互聯網服務技術用戶。按照平均每個用戶每年1000元的消費額度來計算,車聯網行業到2015年的市場空間大約在400億左右,帶動相關產值將高達1000億元,而中國也有望發展為全球車載信息服務業最大的市場。
我國已成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2011年產銷量均突破1800萬輛,汽車保有量也首次突破1億輛,預計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突破2億輛,屆時,我國的道路交通、社會環境、能源供應都將面臨更加沉重的壓力。
雖然我國政府大力呼吁加快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步伐,但目前只有小部分汽車制造企業和信息化服務企業在摸爬滾打,缺乏明確的技術發展方向,產業扶持政策無法真正落到實處,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目前,我國車聯網產業僅有15%的服務供應商能夠獲得贏利,預計到2013年,該比例仍不會超過一半。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綠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等項目的發展步伐。在早在2011年,上海、北京、深圳車聯網產業聯盟相繼成立,吸納了眾多整車制造企業和軟件開發、信息服務、電子設備制造企業加盟。2011年12月6日,中國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標志著車聯網項目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
但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車聯網行業研究員劉瑞柏認為,車聯網作為未來交通的發展趨勢,又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從長遠來看,確實是個誘人的超級蛋糕,值得企業提前布局,但從目前的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看,車聯網產業真正成規模、出效益,仍然需要時日。
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車聯網行業由于市場成熟度低,盡管汽車中的電子信息技術應用早已成為現實,但實現“車聯網”等概念的汽車還未大范圍普及。
目前,各企業正嘗試通過募投項目建設逐步引導行業發展方向,但在可預見的一定時期內,企業單獨打開市場的風險依然較大,特別是將企業自身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并能為消費者接受和認可的風險。
劉瑞柏指出,車聯網行業技術是更新換代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企業必須適應技術進步快、產品更新快、市場需求轉型快的特點,如果企業不能準確把握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在技術開發方向的決策上發生失誤,或企業的研發項目沒能順利推進或者不能及時將新技術運用于產品開發和升級,企業則可能無法繼續保持核心技術的領先優勢、產品的適用性和先進性,以及領先的市場地位,將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