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暴利遭羨慕嫉妒恨
2011年12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2011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上,民生銀行行長洪崎“企業利潤那么低,銀行利潤那么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的這一席話,不但將自己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同時也讓銀行業的高額“壟斷利潤”再度被熱議。
有網友戲言道:“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讓條狗當行長都照樣暴利。”銀行業“利潤高得不好意思說”,既然人家當事人都認了,咱還有懷疑的必要嗎?只是,有好事者眼紅它們“暴利無極限”的同時,也會好奇它們會不會有一天“窮得不好意思說”甚至“沒錢開飯”。
利潤高得不好意思說
據媒體報道稱,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暴利程度已經超越石油、煙草,與實體經濟產生倒掛,印證了洪行長“企業利潤那么低,銀行利潤那么高”的話,那銀行賺錢賺到偷笑、數錢數到手軟當然也就“不好意思說”了。
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中國銀行業運行情況基本保持平穩,資產負債規模繼續穩步增長,盈利水平持續向好,資本充足率穩步上升,流動性趨緊狀況有所緩解,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中國銀行業本外幣總資產余額達83.3萬億元,比二季度末增加9087億元,同比增長16.7%。
2008-2011年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情況(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2012-2015中國銀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2版)》
2011年年末,本外幣貸款余額58.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7%。人民幣貸款余額54.79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47萬億元,同比少增3901億元。基于上述判斷,分析預計2012年在定向寬松政策下新增貸款將達到80000億元,信貸投放量同比增長6.6%,貸款余額與2011年同比增長14.6%。
另據銀監會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81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38億元,同比增長35.4%;平均資產利潤率為1.38%,平均資本利潤率為22.1%,同比分別上升0.17和0.98個百分點。
商業銀行利潤高,這還可以在上市銀行的報表中找到證據。
2011年前三季度, 由于凈息差提升、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較快增長等原因,16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6480.14億元,同比增長29.0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6920.54億元,同比增長31.86%。
銀行暴利,銀行職工高薪也就順理成章了——當然,高薪或許僅針對行長等高管及編制內職工,不包括“萬能的臨時工”哦!
據有關數據披露,2011年,在銀行三年以上的一般工作人員,年終獎大都在8萬元左右,加上半年獎、季度獎等,全年獎勵性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而供職中小型股份制銀行比大型國有銀行更多些。統計顯示,2011年上半年職工收入排名第一的為民生銀行,人均發放薪酬高達19.07萬元;緊隨其后的是招商銀行,半年收入達到17.89萬元;寧波銀行、華夏銀行分別位列第三、第四,收入均超過16萬元。
這事真的不能“說得太細”了,否則,讓我們這些“女人當男人使,男人當牲口使”、“起得比雞早,干得比牛累,吃得比豬差,睡得比狗晚”的苦主們情何以堪?
庇佑之下無驚無險賺大錢,難怪洪行長會“不好意思說”!
背靠大樹好乘涼
與國際大銀相比,國內銀行業的“暴利”可謂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拿著尚方寶劍,優哉游哉等著數錢,好不快活。而這種快活的根源,則主要來源于畸高的存貸利息差和名目繁多的服務收費。
受2010年以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等緊縮政策影響,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比例大增,這直接導致了貸款平均利率創出新高。雖然目前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6.56%,但企業貸款實際利率已經達到8.06%,已超過08年第1季度7.67%的峰值,創出歷史新高。有數據顯示,我國存貸利差可高達3%-3.5%,而在美國等國家僅有0.3%左右。
存貸差帶來的賺錢效應是明顯的,這在上市銀行的報表中顯露無遺。按照2011年中報生息資產和凈利息收入計算,16家上市銀行2011年上半年年化的凈息差為2.56%,同比提高19個基點,與2010年全年2.43%相比,提高13個基點。受凈息差提升和規模擴張的影響,上市銀行2011年前三季度實現利息凈收入12769.60億元,同比增長25.67%。而為高“存貸利率差”買單的,只能是廣大的儲戶和貸款方。
銀行“暴利”的第二個來源是項目收費。
2008-2011年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速(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2012-2015中國銀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2版)》
根據銀監會去年公布的數據,我國銀行業服務項目共計1076項,其中收費項目850項,與2003年相比,7年間增長104%。銀行作為企業,提供服務收取相應的服務費天經地義,但某些銀行在收費上嚷嚷要“與國際接軌”,在服務質量上卻要“從國情出發”,婊子都有“收了錢就要干事”的“職業道德”,可在某些人身上,還有多少“道德的血液”呢?
據“有識之士”診斷,當前銀行業某些方面被人神共憤,歸根結底都在于其具有“一定的壟斷性”,這主要表現在嚴格的準入限制和“價格壟斷”即利率管制當面。
目前,中國銀行業的準入限制包括準入資本范圍、最低注冊資本、最低營運資金限制、投資人資格及持股比例限制、業務準入條件與范圍、董(理)事、高級管理人員準入資格、新設法人機構或分支機構的審批及其他審慎性條件等。
其次是中國銀行業的壟斷地位。按照規定,目前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只能下浮,不能上浮,而貸款利率則可以上浮,但僅能下浮10%。這種利率管制帶有明顯的保護色彩。
隨著中國銀行業對外全面開放以及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中國銀行業的壟斷程度將會趨于下降。但由于銀行業特殊的戰略地位,即便全面放開后仍會保有一定的壟斷特性,預計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