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過剩 高端不足 風電設備產業調整迫在眉睫
2011年1月6日,繼中國晶硅光伏電池產品遭遇了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政府提出的“雙反”調查,美國風電塔聯盟向美商務部及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進口自中國及越南的應用級風電塔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與光伏產業不同的是,目前國內風電產品企業并未全面進軍美國市場。
前瞻產業研究院風電設備產業研究小組認為,美國此舉是阻擋中國風電產品企業在美國市場提升競爭力提升的一個開端,以免出現和光伏產品一樣物美價廉的風電產品充斥美國市場。理性來看,這給我國風電設備企業敲響了警鐘,雖然現在受到的影響有限,但從側面可以看出,我國風電設備產業已經出現了國內很多行業出現的通病——產能過剩。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能生產整機的企業有80家,如果以每個企業50萬千瓦的制造能力來計算,一年的產能就是4000萬千瓦,但是中國目前的市場容量只有1000萬千瓦,產能明顯過剩。
其實這只是事情的一面。
首先,我國風電設備產能過剩只是低端產品存在的問題,近幾年低端產品市場由于盲目的資金投入,產能大幅增長,國內市場已出現完全的供大于求。盲目投入造成產能過剩的是必然的,可影響遠非如此,無序競爭、產品競爭力下降、行業利潤空間縮小等許多不利于行業發展的問題接踵而至。反觀高端產品市場,情況截然相反,設備多從國外引進,國內市場明顯供不應求。
然后,產能過剩只是設備制造的過剩,并不是風電行業過剩。
據前瞻《中國風電設備市場調研和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國并網運行的風電場486個,裝機容量3997萬千瓦。此外,“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爭取使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1.4%,到2020年使我國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達到15%左右,要想完成“十二五”目標,保障能源供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任務,我國將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并大力開發清潔能源,風電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開發方向。
筆者預計,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將會在2015年達到1.3億kW,2020年達到2.5億kW,2030年超過5億kW。
2012年,我國風電行業將從“以市場換技術的時代”邁進“設備技術百花爭艷的時代”,風電制造業也隨之由賣方市場轉入買方市場。同時,國家將會出臺將多的風電行業政策,提升行業的進入門檻,淘汰不合政策標準的企業,促使行業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