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園:承載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前行
我國目前的生物醫藥產業園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包含在高新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綜合性園區之內,另一種是專門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2011年我國經濟、科技和社會進入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發展時期。隨著我國新醫改的各項政策全面推進,并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我國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新的“黃金”發展時期。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生物技術產業的一個分支,生物醫藥產業園是其發展的主要載體之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心監測顯示,2010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產銷規模均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速超過40%,2003-2010年行業銷售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1.52%。
2003-2010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產銷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醫療行業研究員向君認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園是伴隨著高新區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做出了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戰略決策。1991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共批準建立了56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包括2009年5月新成立的泰州國家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也是我國首個國家級醫藥高新區。目前我國國家級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超過100個,均涉及生物技術產業。2006年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核的1300多家省級開發區中,有300多家涉及生物技術專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心統計,我國現有省級以上的生物產業園400多個。為加快培育和發展生物產業,國家發改委自2005年以來,先后批準了四批共計2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逐步在全國培育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3個綜合性生物產業基地,以及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若干專業性生物產業基地的空間布局,促進生物企業、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優勢地區集中,加快生物產業向集聚化、特色化發展,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當今世界,全球化的活動空間和本地化的產業集群相輔相成,在經濟和科技全球化過程中,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區域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力量。高技術產業發展更是呈現出典型的集群化特征。縱觀世界成功的生物醫藥園區,不難發現都是創新集群的發生地,處于全球生物產業鏈的最高端,可以說基于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是國外眾多運行成功的生物醫藥園區的共同特征,也非常符合生物經濟的發展規律。生物技術產業的產業特性和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決定了產業園區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集約化發展的戰略選擇。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