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一體化”能否解決“煤電矛盾”?
經過“計劃電”與“市場煤”的多年博弈,為了終結電煤價格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電力企業紛紛向上游的煤炭領域進軍,以神華集團為代表的煤炭企業則利用煤源優勢挺進電力領域。這一現象,被稱之為“煤電一體化”。
到底“煤電一體化”是出路還是死路、前進還是倒退,許多學者觀點不一。前瞻產業研究院能源行業研究小組認為,如果只考慮眼前利益,化解眼前的矛盾,選擇“煤是一體化”這樣的捷徑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從長遠利益考慮,從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社會分工的更加科學、合理考慮,這顯然是本末倒置,甚至是一種倒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火力發電總量為187625億千萬時,火電耗煤總量為971092萬噸,平均1度電耗煤0.52千克。前瞻產業研究院能源行業研究小組通過對2003-2010年的火力發電量和火力發電耗煤量的數據用ln函數進行平滑處理后,對兩變量進行相關分析發現,二者的相關系數為0.9639,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即火力發電量的高低與耗煤量呈較大的聯動關系,而目前我國煤炭價格呈市場化而電力價格為計劃化,這就引起了煤電矛盾的發生。
我們認為,煤電矛盾的出現是計劃與市場的矛盾在煤炭與電力身上的反映。此類現象,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出現過幾次。最終的處理辦法都是深化價格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市場和價格,讓市場來對這些產品的價格進行調節。雖然也出現了一些陣痛,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來,價值規律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價格管制逐步退出市場,市場能夠對多數產品起到積極的引導和調節作用。
就煤電矛盾問題而言,由于過多的考慮電力價格放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而沒有考慮煤炭價格也會對電力市場產生沖擊,這種放開一頭、封閉一頭的做法,顯然會對價格形成機制產生阻塞與割裂,導致煤電矛盾的出現。
筆者認為,用“煤電一體化”的方式來化解煤電矛盾、解決電力供應緊張的問題,是不可取的。因為參與“煤電一體化”的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我們擔心一旦這樣的格局完全形成,那么,矛盾將更加尖銳、問題更加復雜。一方面,成品油生產與經營被三大油企壟斷的現象將在電力生產與供應身上再現;另一方面,其他煤炭企業與“煤電一體化”企業的矛盾也將隨之誕生,或是其他煤炭企業被“煤電一體化”企業徹底打敗,“煤電一體化”企業徹底壟斷煤炭行業和電力行業,或是“煤電一體化”企業因為成本因素被其他煤炭企業打敗,出現嚴重虧損,最終由國家和納稅人買單。同時,電力和煤炭企業剛剛完成的主輔分離,又將完全“復原”,這應當不是希望出現的結果。
筆者認為,要是我國能夠積極穩妥地推進電力價格改革,推動電力生產與供應的市場化,那么,煤電矛盾應該就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