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燈產業:穩住出口 擴大內需
2011年11月,我國發布“白熾燈淘汰路線圖”,路線指出: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屆時,全國將出現普天同用節能燈的現象。
我國是照明產品生產、出口及消費大國,節能燈、白熾燈的產量居世界首位。節能燈的普及推廣,不但將極大地改變世界的照明習慣,也將給我國照明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推廣節能燈乃大勢所趨
節能燈作為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新型照明電器,以其高光效、高顯色、節電能、長壽命的優異性能,被譽為第三代新光源、綠色環保產品,并將逐漸取締白熾燈,成為人們生活中最主要的照明產品。
與傳統照明燈具相比,節能燈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幾乎綜合了各種傳統光源的優點,適用于各種傳統光源的應用領域。具有發熱量低、耗電量少(白熾燈的1/8,熒光燈的1/2)、壽命長(長達數萬小時,比傳統燈高3-10倍)、顯色好、反應速度快、無閃頻、不傷眼、體積小、可平面封裝、產品輕薄短小等優點。
據測算,中國照明用電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2%,如果采用高效照明產品替代白熾燈,節能減排的潛力巨大。以家庭為單位,一個60瓦的白熾燈泡產生的照明能夠大致滿足家庭生活的話,而用一個11瓦的節能燈可以滿足同樣的照明要求。
數據顯示,照明用電目前已分別占到全球電力消耗和中國電力能耗的19%和12%,而使用節能燈將比普通白熾燈節能80%,使用壽命卻是白熾燈的6倍。因此,節能燈取代白熾燈,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成為照明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白熾燈被淘汰,留下的市場空間為節能燈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幾年,白熾燈的產量和需求量將逐漸減少,節能燈將唱主角。
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照明產品生產第一大國。2010年,我國共生產節能燈42.6億只,約占全球總產量的80%。預計到2013年,中國節能燈在熒光燈中的占比將上升至92%以上,產量達到70億只。
2005-2010年中國節能燈制造行業市場規模變化走勢圖(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節能燈制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另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節能燈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652家,比上年增加91家;實現銷售收入504.35億元,同比增長45.69%,實現產品銷售利潤60.52億元,利潤總額為33.47億元。近幾年其銷售利潤率均保持在11%以上。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宣布將禁用白熾燈,節能燈將真正開始普及,未來市場替換容量巨大,為我國節能燈制造企業帶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節能燈輸出大國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節能燈生產大國,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0%以上。全球每年大約生產15億只節能燈泡,其中13億只在中國生產。我國節能燈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盟市場的節能燈有50%以上來自中國。
近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啟動換燈工程。全世界未來幾年將淘汰數十億只白熾燈,取而代之以高效節能燈。龐大的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為我國節能燈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以歐盟為例,目前歐盟市場每年銷售節能燈3.5億只、白熾燈18億只,如果全部替換為節能燈,那么其市場需求即為21.5億只/年,數量驚人。
此外在2008-2010年三年間,世界有175個國家和地區從我國采購節能燈,總量高達73.1億支,比前一個三年增長46.2%。其中美國采購4.92億支,總額為5.42億美元;巴西采購2.74億支,總額2.59億美元;印尼采購1.79億支,總額為1.6億美元;俄羅斯采購1.31億支,總額為1.39億美元;阿聯酋采購1.12億支,總額為0.86億美元。
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8月,我國節能燈制造行業進出口總額為234869.67萬美元。其中,進口額為8505.79萬美元,出口額為226363.88萬美元,實現貿易順差217858.09萬美元。2010年該行業進出口總額為359668.23萬美元,其中出口346459.39萬美元,實現貿易順差333250.55萬美元。
但是,近幾年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以及各國陸續實施節能減排新標準的影響,我國節能燈進出口增長趨勢逐漸放緩。業內人士預測,今后幾年我國節能燈進口數量和金額會繼續呈下降趨勢。
2011年1-8月節能燈制造行業產品出口月度金額走勢圖(單位:萬美元)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節能燈制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照明行業研究員高曉詩指出,要保持中國節能燈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中國節能燈制造企業應積極調整產業布局,轉變生產理念,依靠自主創新,實現產品從初級向中高檔升級,跨越國外技術壁壘,以優質、環保、穩定的產品質量和性能參與國際技術博弈,在產品設計開發上應注重能效要求,融入生態化理念,在生產流程中緊跟生態設計標準,提高能效系數,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美觀等生態化設計要求。
高曉詩同時指出,外經貿、海關、檢驗檢疫等相關部門應與企業密切溝通聯系,及時為企業開拓國外新興市場、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等提供信息幫助和具體指導,共同幫助企業跨越國外市場高門檻,為促進出口提供良好環境。
內需成為行業新引擎
節能燈進入中國市場已經20多年,但節能燈制造行業還處在成長期,不論是商業使用還是家庭使用,都沒有大面積的接納這個產品。即使是一線城市,很多家庭也沒有全部采用節能燈。目前全球白熾燈、鹵粉熒光燈和節能燈的應用比例約為4:3:1,而中國約為8:9:1。
我國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鼓勵并大力推廣應用節能燈。隨著節能減排政策的推行,節能燈開始逐漸拓寬其市場,2003-2010年行業銷售規模擴大了8倍多,年均增長率達到近40%。
為此,國家出臺了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推廣節能燈的辦法,對居民用戶、大宗用戶分別給予50%和30%的補貼,同時引導推動節能燈取代白熾燈進程的發展。
2008年,我國全面啟動高效照明產品推廣項目。僅在2008-2009年兩年,我國已經成功推廣了2.1億只節能燈。到2010年,國家累計推廣節能燈1.5億只,2011年全國推廣高效照明產品已超過1.5億只。
2011年11月,我國發布“白熾燈淘汰路線圖”,路線指出: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屆時,全國將出現普天同用節能燈的現象。
前瞻產業研究院照明行業研究員高曉詩認為,實施路線圖將有力促進中國照明電器行業健康發展,取得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預計可新增照明電器行業產值約80億元(人民幣)、新增就業崗位約1.5萬個,形成年節電480億千瓦時、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萬噸的能力。
雖然推廣利用節能燈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大趨勢,在我國也得到政策的扶持,但要全面進入節能燈時代,依然任重道遠。
在國內市場,由于優質節能燈價格較高,消費者認同度較低,加之缺少全國性的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燈的優惠政策,缺乏有效的投融資渠道和激勵機制。因此,一些大型照明電器企業往往放棄國內市場,而把80%-90%的產品銷往國外。
高曉詩指出,我國節能燈制造行業發展過度依賴出口,一方面可能頻遭國外反傾銷調查等貿易壁壘限制,另一方面也使國內市場充斥一些價格低廉而質量不佳的節能燈,使國內節能燈市場難以較快擴大規模,向更高層次突破。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