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礦企“走出去”須規避當地政策風險
在天津剛剛結束的國際礦業大會上,55個合作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金額高達157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合作項目43項,合作資金102億元,為境內項目的近2倍,海外投資逐漸成為我國礦業企業的主要競技場。然而,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礦業企業向國外市場擴張的同時,企業不應盲目擴張,對各國的投資環境應做好全面、科學的評價,其中政策風險是礦業企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
2011年11月6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成功召開。會上共有55個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簽約金額高達157億元人民幣。雖然本屆大會現場簽約項目數量有所減少,但簽約金額卻高出40億元,國際礦業合作呈現向規模化發展的趨勢。
自從我國鼓勵礦業“走出去”以來,海外投資逐漸成為中國礦業企業的主要競技場。在此次現場簽約的項目中,境外合作項目有43項,合作資金102億元,為境內項目的近2倍。然而,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礦業企業向國外市場擴張的同時,企業不應盲目擴張,對各國的投資環境應做好全面、科學的評價,其中政策風險是礦業企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
2011年4月加拿大弗雷澤(Fraser)研究所發布了2010/2011年度礦業公司關于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礦業投資環境評價的調查結果,顯示了全球主要國家或地區吸引礦業投資的政策潛力情況。報告的調查區域涵蓋了全球范圍內79個國家或地區,其中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以州、省或地區為單位進行評估的,共有34個單位,非洲地區有13個國家,拉美地區12個,亞太地區11個,歐洲9個國家。該報告對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礦業投資政策環境進行了評分(總分100分)。
報告顯示,資源豐富的發達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歐洲國家)的政策環境較好。加拿大的政策潛力平均分為69.9分,高居榜首。在排名前10的國家或地區中,加拿大有3個地區位列其中,分別為阿爾伯大省(90.4)、薩斯喀徹溫省(87.5)和魁北克省(86.5)??笨耸∽詮?001年以來一直位居前10位,2007年以來一直位列第1位(2010/2011年度除外)。
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平均分分別為64.0和54.6。在排名前10的國家或地區中,美國的內華達州(89.3)、猶他州(85.1)和懷俄明州(77.8)分別列第2位、第6位和第10位。而澳大利亞的綜合表現較好,所選地區的政策潛力評分均在前40位。
在發展中國家中,中亞和非洲地區的政策環境較好,二者的平均分為40.9分和40.5分。其后非洲的博茨瓦納(74.0)、布基納法索(66.3)、馬里(58.2)和納米比亞(57.2)位列前40位。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位列第39位,得分為51.4分。
拉丁美洲地區的表現弱于中亞和非洲地區,其政策潛力指數平均分為31.6分。但拉丁美洲的部分國家政策潛力指數位表現較好,如智利(81.3)位列第8位,墨西哥位列第35位,哥倫比亞位列第40位,均好于美國的其他7個州,加拿大的其他2個州。
2010/2011年度拉丁美洲和非洲主要國家礦業投資環境評價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色地科礦產勘查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項目》
前瞻產業研究院能源行業研究員賀重陽認為,一般礦產勘查開發投資國應首選低風險或中低風險國家,而規避中高風險或高風險國家。我國礦業企業“走出去”時可優先考慮上述地區。但在進行海外市場定位時,應綜合考慮多重因素,如投資目的地的地質條件、市場條件、法律政策、財稅政策、外匯管制政策、環境保護政策、政治環境、礦業技術標準以及勞動力供給等諸多因素。”
前瞻產業研究院能源行業研究員賀重陽認為,“雖然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等資源豐富的發達國家,法制健全,商業性礦產勘查運作體制成熟,公益性地質服務到位,其礦業投資環境普遍高于其他國家或地區,但由于該類地區高的進入壁壘(環境保護要求較高等)帶來了較高的投資成本,我國礦業企業應慎入。而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部分國家(如智利、秘魯、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納米比亞、馬里、哥倫比亞、墨西哥、津巴布韋、贊比亞等國)雖然其投資環境的綜合評價不及上述國家,但由于資源較豐富,且具有較低的環境保護成本,相對較好的政策環境,我國礦業企業將這類國家作為投資首選地。”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