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中國新基建七大產業鏈全景圖深度分析匯總(附完整企業名單)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概念提出
2018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概念由此產生,并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兩會期間提出除了傳統基建外,新型基建將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原本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和貿易戰壓力下的中國經濟又遭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沖擊,新基建作為重要的逆周期調節手段,在多次會議匯中被頻繁提及。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新基建七大領域
根據中央系列重要會議和文獻的相關表述,結合當前中國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業內人士和媒體機構將新基建涉及的主要領域歸納為7個方面,即5G基建、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1、5G基建
5G 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重大變革點,是當前 “新基建” 的領銜領域,此前 5G 也已經被高層定調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不管是從未來承接的產業規模,還是對新興產業所起的技術作用來看,5G 都是最值得期待的。實際上,我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產業,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企業上云、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等,均需要以 5G 作為產業支撐;而 5G 本身的上下游產業鏈也非常廣泛,甚至直接延伸到了消費領域。
(1)建設步伐
整體看,5G網絡設備投資將成為5G直接經濟產出的主要來源,電信運營商在5G網絡設備上的投資將超過2200億元;預計2030年,互聯網信息服務收入達到2.6萬億元,各領域在5G設備上的支出將超過5200億元。
(2)產業鏈及代表企業
5G產業鏈條非常之廣,含零部件、主設備、運營商和下游應用等環節。前期投入主要包括無線設備、傳輸設備、基站設備、小基站、光通信設備、網絡規劃實施等。從應用方向上看,5G應用包括產業數字化、智慧化生活、數字化治理三大方向;5G通用應用(即未來可能應用于各行業各種5G場景的應用)包括4K/8K超高清視頻、VR/AR、無人機/車/船、機器人四大類;5G應用到工業、醫療、教育、安防等領域,還將產生X類創新型行業應用。
2、特高壓、電力物聯網
特高壓,指的是 ±800 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 1000 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它能大大提升我國電網的輸送能力。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特高壓輸電項目投入商業運營的國家,早在 1986 年就開始特高壓建設。我國特高壓建設潛力依然龐大,截至 2019 年 1 月,國家已經規劃的各類特高壓項目大概在 50-60條之間。
另外,國家電網早已經啟動混改并首次向社會資本開放特高壓投資,通過解決資金問題進一步增加特高壓持續建設的確定性。
2020年電網投資有望超預期,特高壓建設加速,同時在電力物聯網、芯片/IGBT、配電網等方面仍有結構性增長,穩基建背景下電網加大投資推動龍頭公司業績好轉。
(1) 產業鏈
特高壓相關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的電源控制端、中游的特高壓傳輸線路與設備、下游的配電設備。其中特高壓線路與設備是特高壓建設的主體,可進一步分為交/直流特高壓設備、纜線和鐵塔、絕緣器件、智能電網等。
(2) 代表企業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以特高壓為核心的國際能源合作有望發展成為我國高新技術海外輸出的典型代表。據國家電網統計,國家電網已與周邊國家建成10余條互聯互通輸電線路,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與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的電網互聯互通,計劃到2030年建成9項以特高壓技術為核心的跨國輸電工程。
3、高鐵、軌道交通
高鐵是中國技術面向世界的名片,也是中國交通的大動脈;與此同時,在城市化進程中,軌道交通是關鍵一環。當下,不少重大高鐵項目的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與此同時,許多城市正式大力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即使是軌道交通相對發達的北上廣深,仍有非常大的缺口。
就產業方向而言,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的產業鏈條也非常長,從原材料、機械到電氣設備再到公用事業和運輸服務,它將在推動整個社會發展和交通數字化、智能化方面起到基礎性作用。
(1) 產業鏈
軌道交通產業鏈環節較長,機械設備聚焦中游。經過數十年發展,軌道交通自身產業結構完整,主要包括設計咨詢、建設施工、裝備制造、運營和增值服務四個環節。
設計咨詢是工程開工前期的設計和可行性咨詢環節,包括咨詢、規劃、勘察、測量和設計等域;工程建設指軌道交通項目施工環節,可分為工程建設總承包、土建施工和機電安裝,安裝機電包括通信、信號、牽引供電和電力供電系統,即“四電集成”工程;裝備制造主要指軌道交通的車輛系統和機電系統的制造,涉及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高分子材料等多個領域:運營維護及增值服務,包括軌道交通傳統的運營管理和物業、廣告、媒體商業、資源開發等行業。
(2) 代表企業
4、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推動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城市級智能汽車大規模、綜合性應用試點,支持優勢地區創建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在培育新型市場主體方面,提出鼓勵整車企業逐步成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品提供商,鼓勵零部件企業逐步成為智能汽車關鍵系統集成供應商。
(1)充電樁保有量
其中充電樁可以說是新能源汽車的 “加油站”。截至 2019 年 10 月,全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總計保有量為 114.4萬個,同比增長 66.7%——盡管增長看似非常迅猛,但充電樁的缺口依然很大。
目前根據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 年)》,到 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 1.2 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 480 萬個,以滿足全國 500 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顯然,整個領域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2)產業鏈
充電樁全產業鏈涉及到上游充電樁及充電站建設及運營所需設備的生產商,包括充電樁和充電站的額殼體、底座、線纜等主要材料供應企業和充電設備生產商;充電樁產業鏈的中游為充電運營商,負責新時期充電樁的運營,充電樁下游的整體解決方案商,能夠統籌上下游及客戶需求,合理布提供整體的運營方案。
(3) 代表企業
充電樁市場產業鏈涉及到的主體包括充電樁設備生產商、充電運營商、下游整體方案解決商等;整體看,其產業鏈構成相對簡單。
其中充電樁設備供應商主要有奧特迅、特銳德、科陸電子、許繼電器等代表企業;而新能源電動充電樁運營商則主要有國家電網、特來電、普天新能源等企業布局;另產業鏈下游整體方案解決商主要有東方電子、電享、施耐德等代表企業,其三家市場份額較高;而其網絡平臺則主要有e充網、愛充網以及充電幫等代表企業,這一領域尚未形成穩定的競爭梯隊格局。
5、大數據中心
大數據中心,可以說是海量信息時代的諾亞方舟。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將大量依賴于數據資源,因此從國家政務到各大行業,建立數據中心將有助于促進行業轉型和實現企業上云。
(1)建設步伐
在當今的技術浪潮中,互聯網數據中心是最重要的趨勢。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Synergy Research 的調查數據,全球頂級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每家公司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至少達到每季度 10 億美元的投資水平。 而全球數據總量每 18 個月翻番,數據中心建設會跟不上大數據爆發的步伐。
大數據中心:觀察中國IDC市場,2017年的在用數據中心達1844個較上年增長12.4%,其中超大型數據中心36個較上年增長125%,大型166個較上年增長52%。與此同時,中國超大型數據中心數量占全球比由2017年的8%提升至2019年的10%。中國IDC數量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全球。
(2)產業鏈
大數據中心產業鏈包括:上游基礎設施及硬件設備商、中游為運營服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下游為數據流量用戶,溫控設備是底層設施的保障。大數據中心是新基建的能量,匯聚了所有行業的數據、存儲和分析,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而大數據中心背景下,IDC和服務器是樞紐,也是行業最先受益的重要領域。
(4) 代表企業
6、人工智能
2020年1月21日五部門發布《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人工智能被作為第一個重大科學問題給予重點支持;2020年3月3日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
(1)市場規模
目前就市場判斷看,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6.4億美元,權威機構預測其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69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速達57%,2015年國內人工智能市場為12億元,到2020市場規模將達到9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50%。
(2)產業鏈
人工智能產業鏈包括三層: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其中,基礎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基礎,為人工智能提供數據及算力支撐;技術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應用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延伸,面向特定應用場景需求而形成軟硬件產品或解決方案。
從產業鏈角度觀察,基礎層、應用層——目前摩爾定律助力,服務器強大的計算能力尤其是并行計算單元的引入使人工智能訓練效果顯著提速,除原有 CPU 外,GPU、FPGA、ASIC(包括 TPU、NPU 等 AI 專屬架構芯片)各種硬件被用于算法加速,提速人工智能在云端服務器和終端產品中的應用和發展;技術層——已有數學模型被重新發掘,新興合適算法被發明,重要成果包括圖模型、圖優化、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增強學習等。
故從技術的研發速度判斷,目前國內人工智能行業處于爆發期。
(2)代表企業
賽迪研究院發布了《2019賽迪人工智能企業百強榜研究報告》。報告從基礎指標、企業成長性、創新能力、團隊能力四個維度進行定量評比,對700余家中國人工智能主流企業進行定量評估,分別評選出2019人工智能企業綜合實力百強、成長能力百強和創新能力百強企業。榜單如下,希望能提供參考意見。
7、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基礎,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礎設施和能力;我國已經將工業互聯網作為重要基礎設施,為工業智能化提供支撐。2012 年,“工業互聯網” 被提出,2017 年年底,國家出臺工業互聯網頂層規劃,2019 年,“工業互聯網” 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業互聯網逐漸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
工業互聯網: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產值將達到3710億元,占世界GDP的0.34%。在工業互聯網上的應用是吸引各國在5G技術角逐的動力,工業互聯網所體現的價值將逐步提升,自動化工廠、智慧工廠等一系列的應用將成為未來工業領域發展的趨勢之一。
(1) 產業鏈
整體看,工業互聯網具有很長的產業鏈,且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鏈協同性很強,上游通過智能設備實現工業大數據的收集,在通過中游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數據處理,才能在下游企業中進行應用。任何一個環節缺失都會導致產業鏈的效用喪失。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上游主要是硬件設備,提供平臺所需要的智能硬件設備和軟件,主要有傳感器、控制器;工業級芯片;智能機床;工業機器人等。
行業中游為互聯網平臺,從架構上可以分為邊緣層、平臺層和應用層。邊緣層是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基礎,主要負責工業大數據的采集;平臺層主要解決的是數據存儲和云計算,涉及到的設備如服務器、存儲器等。應用層主要是各種場景應用型方案,如工業APP等。
而下游應用場景是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的工業企業,如高耗能設備、通用動力設備、新能源設備、高價值設備和儀器儀表專用設備等。
(2) 代表企業
平臺作為工業互聯網核心,市場相對集中的平臺廠商具有較好投資價值:鑒于物聯網產業呈現出非常明顯的碎片化特征,市場集中度有限,龍頭效應不明顯,平臺層不僅是產業鏈上下游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連接管理平臺(CMP)因為直接和運營商、云計算廠商對接,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投資價值更佳。相關受益標的包括制造類企業海爾智家、三一重工(樹根互聯)、工業富聯;軟件企業用友、東方國信等。
網絡層則分為內網、外網,尤其內網其產業鏈代表企業所占市場份額已較為穩定,主要代表企業有東土科技、中國軟件、紫光軟件等;生產設備層看,其主要包括變頻器、伺服電機、減速器以及前端信息采集系統,整體看,該領域分布企業格局較不穩定,市場有待進一步競爭已達成較為穩定的梯隊格局。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新基建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新基建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新基建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