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協作機器人行市場現狀和發展前景分析 協作機器人是未來【組圖】
協作機器人是一種被設計成能與人類在共同工作空間中進行近距離互動的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的一類,顧名思義是指用于同人類工人一起協作。
一、我國協作機器人行業處于深度發展階段
協作機器人在中國興起于2014年,主要是以外資廠商UR、Rethink為主,2015年以來國產協作機器人新松、達明、遨博、大族激光等企業亦正積極布局協作機器人市場。雖然2014-2019年以來我國協作機器人銷量復合增速超過了50%,但是由于速度慢、精度低、市場體驗不佳等原因,行業總體銷量規模占工業機器人銷量比重不超過6%,總的來說市場推廣速度比較緩慢。目前協作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高端市場主要由外資廠商主導,國產廠商進步明顯,在部分領域已經開始進口替代。
二、2019年我國協作機器人產量超過5000臺
隨著工業4.0的提出和國家智能制造2025發展規劃的頒布,中國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而工業機器人在實現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的過程中的角色,將變得愈發重要,這也給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協作機器人帶來發展機遇。2017年我國協作機器人產量為2218臺,2018年我國協作機器人產量在3810臺左右,約占同期國內工業機器人總產量的2.58%。根據2015-2018年協作機器人產量占工業機器人產量比重增長趨勢,前瞻產業院測算,2019年我國協作機器人產量超過5000臺。
三、2019年我國協作機器人銷量超過8000臺
根據高工產研機器人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協作機器人銷量6320臺,同比增長49.9%;2014-2018年,協作機器人銷量復合增長率達80.15%。根據GGII測算,2019年我國協作機器人銷量約為8848臺,同比增長40%。
結合高工產研機器人究所(GGII)和IFR統計數據分析,近年來我國協作機器人銷量占工業機器人銷量的比重逐漸提升,2018年協作機器人銷量占比為4.1%,2019年提升至5.5%。
五、協作機器人將是工業機器人的未來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調查,2019年協作機器人本體均價在10萬左右(綜合考慮進口與國產品牌的差異);系統集成總體費用約是協作機器人本體均價的1.5倍左右。一般售后集成商在質保期內1年內主要進行協作機器人調試培訓等工作,費用約為協作機器人成本的5%;協作機器人維護升級工作主要由協作機器人本體制造商負責,維護成本占協作機器人成本的2%。
以2014年與2019年協作機器人成本與制造業人均成本測算(考慮到終端用戶對成本回收周期及產品升級對實際使用壽命的影響,假設生命周期為5年)。從理論測算來看,1臺性能優越的協作機器人只要1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也就是說剩下的4年可以免費給企業創造價值,由此可見,協作機器人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價值,一旦核心技術攻破,可以肯定的說,協作機器人將是工業機器人的未來。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協作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協作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協作機器人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協作機器人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