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肉制品加工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中國人均肉制品仍有上升空間【組圖】
2019年我國豬肉產量預計較上年有較大幅度下降
我國是肉類生產和消費大國,肉類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三分之一左右,其中豬肉占到一半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517萬噸,同比下降0.3%;2019年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911萬噸,下降2.1%,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4%、1.5%和5.6%,豬肉產量下降5.5%,豬肉產量下降主要受非洲豬瘟影響。
截至2019年9月初,受非洲豬瘟的影響,亞洲已經有近500萬頭豬死亡或被宰殺,非洲豬瘟是一種影響家豬和野豬的傳染性病毒,于去年同期首次在亞洲發現。雖然對人類沒有危險,但感染此疾病的生豬的死亡率高達100%,導致養豬業遭受嚴重經濟損失。非洲豬瘟已經傳播至六個亞洲國家:柬埔寨、中國、朝鮮、老撾、蒙古和越南。糧農組織的最新數據表明,中國、越南和蒙古目前分別損失了生豬總數的10%以上。
2018年,豬肉產量5404萬噸,下降0.9%;牛肉產量644萬噸,增長1.5%;羊肉產量475萬噸,增長0.8%;禽肉產量1994萬噸,增長0.6%。禽蛋產量3128萬噸,增長1.0%。牛奶產量3075萬噸,增長1.2%。年末生豬存欄42817萬頭,下降3.0%;生豬出欄69382萬頭,下降1.2%。
豬肉制品市場空間最大,占比達到60%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肉制品產量突破1600萬噸,2018年全國肉制品產量達1713.1萬噸,到2019年將達1775萬噸。
從我國肉制品類食品消費結構來看,國內豬肉制品所占的市場份額最大,占比超60%;其次是禽肉制品,占比約20%。
當今我國的肉制品是由我國傳統風味肉制品和西式肉制品兩部分組成。我國傳統風味肉制品在全國上市的品種約有500多個,主要是為數不多的腌臘、醬鹵、燒烤、干制品和一些低檔的腸類制品,品種比較單一。
肉制品率較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從全世界來看,肉制品占肉類的消費比例在45%以上。其中,發達國家的肉制品消費比例超70%。從我國情況來看,目前肉制品消費還是鮮肉為主,占83%左右,肉制品的消費量只占到整個肉類的17%。金字火腿此前曾表示,如果肉制品發展要到世界平均水平,其規模將增加1.2萬億以上。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肉制品加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肉制品加工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肉制品加工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肉制品加工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