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取得較大進展!2019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固廢同比減少26.99%
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推進歷程
2017年7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國內固體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禁止洋垃圾入境時間表正式確定,整理出2019年底和2020年年底的規劃如下。
除此之外還提出,加快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提高國內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率,到2020年,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億噸提高到3.5億噸。
2018年1月1日,中國正式實施“洋垃圾”進口禁令,對漂洋過海而來的“垃圾山”關上一扇大門。生態環境部表示,2019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海關總署等有關部門繼續落實禁止“洋垃圾”進口舉措,平穩推進各項改革工作。目前,生態環境部正推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修訂,力爭法律早日修訂出臺,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同時通過推動國際公約對塑料廢物管控、加強對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監管、做好廢金屬進口許可證審批發放工作等,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
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為進一步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國務院于2018年12月29日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隨后,生態環境部也于2019年4月29日公布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包括廣東深圳、內蒙古包頭、安徽銅陵、山東威海、重慶(主城區)、浙江紹興、海南三亞、河南許昌、江蘇徐州、遼寧盤錦、青海西寧。“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將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從根本上解決垃圾處理面臨的環境問題,建設更加宜居的美麗家園。
禁止“洋垃圾”入境取得較大進展
據了解,我國目前各類固體廢物累積存量約600-700億噸,年產生量近100億噸,且呈現逐年增長態勢。根據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打擊“洋垃圾”進口后,進口固體廢物量顯著下降,2018年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2242.1萬噸,同比減少43.40%。2019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固體廢物量為728.6萬噸,同比減少26.99%。綜上,2019年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取得較大進展。
對中國經濟、環境的影響分析
——國內有利影響
1)從1995年至2016年的20年間,中國的“洋垃圾”年進口量從450萬噸增長到4328萬噸,漲了近十倍。禁止“洋垃圾”入境從而導致進口固廢減少,也給國內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再生資源等行業帶來新的契機
2)以“洋垃圾”和進口固體廢物為原料的生產企業,相當一部分屬于“散亂污”企業,污染治理能力低下,甚至沒有污染治理設施,實質上是以污染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加劇了不少區域環境質量惡化,環境容量耗竭,嚴重影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和諧穩定,必須進行大力整治。“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能有效切斷“散、亂、污”企業的原料供給,從根本上鏟除洋垃圾藏身之地,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這也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3)轉移出這些高污染產業有利于我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4)提高中國國際形象,不再做發達國家的“垃圾場”,增強國民的自信心。
——國內不利影響
1)導致大量原材料短期內快速漲價,塑膠原料、金屬、紙都在“洋垃圾”禁令后價格飛快上漲,增加的相關企業的負擔。
2)相關行業從業者大量失業,相關企業因為無原料來源也相繼倒閉。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固廢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固廢處理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固廢處理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固廢處理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