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方金融控股公司行業發展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四種典型模式并存【組圖】
形成四種典型模式
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是指一家以地方性商業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依托,成立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以此為平臺重新整合地方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資源,從而該公司通過其子公司經營橫跨銀行、保險、證券等多種金融業務。
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時間還不長,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更是處于探索階段。但為順應金融業綜合化經營趨勢,做強做大地方金融業,上海、天津、廣東、浙江、重慶、安徽等地都紛紛組建發展了地方金融控股公司。
從目前各地金融控股公司發展模式來看,我國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可歸納為四種典型模式,即天津模式、合肥模式、上海模式、重慶模式,代表公司分別為天津泰達集團、合肥興泰控股集團、上海國際集團、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集團。
這四種典型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組建模式在成立背景、經營模式、設立途徑、組建原則、是否新建母公司、經營范圍等存在差別,簡單來說,四種典型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發展階段不同、資本規模差別較大、功能定位和業務范圍不同。
發展階段方面來看,天津泰達、上海國際、重慶渝富已經基本完成了金融控股集團業務架構的布局和整合,而合肥興泰仍在組建的前期階段;資本規模方面,處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上海國際、天津泰達注冊資本都在60億元以上,上海國際超過100億元,而處在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的重慶渝富、合肥興泰控股則在10億元左右;功能定位和業務范圍方面,如天津泰達形成了“金融是核心,公用事業是基礎,新資源開發是方向”的產業格局,上海國際集團則定位于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作貢獻。
當然,這四種典型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也有著共同之處:四種模式組建的原則都是“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采用的都是純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設立目標在于政府想追求加快當地經濟發展速度、鞏固其金融地位或者為了成為區域經濟金融中心等。
根據對上述四種典型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分析,未來我國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組建與發展需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以市場手段推動金融控股公司的組建,有利于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二是作為地方金融資源的實際控制人,地方政府在組建金融控股集團中起著重要作用;三是協同效應是組建的根本目的;四是依法依規是組建的制度保障。
未來發展存在利弊
地方金融機構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金融混業經營的背景下,隨著金融市場競爭程度的不斷加劇,地方金融機構自身存在的缺陷成為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瓶頸。地方政府嘗試通過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整合地方金融資產,實現地方金融機構的突破性發展,有利于金融創新與地方金融業的發展。從這點來說,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前景較好。
但值得警惕的是,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組建與發展也存在眾多弊端:相比大型的金融控股公司,規模更小的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更加難以發揮金融控股公司的協同效應;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嚴重的體制性弊端,政府控股比例過高,容易受到政府的過度干預;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會破壞金融業競爭,甚至出現壟斷,不利于金融業的健康發展;監管難題對于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也更為嚴重。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金融控股公司趨勢前瞻與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市場一體化趨勢的推動下,金融業的競爭環境發生了日益深刻的變化,金融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傳統金融業務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與此同時,客戶對全方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