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民用航空裝備行業發展現狀與市場趨勢分析 加強整合、做好研發是機載設備未來趨勢【組圖】
機載設備(包括機電系統和航電系統)作為飛機正常飛行、信息感知及處理、操縱和機動的基礎條件,對飛機的綜合性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也是飛機發展水平的重要判斷標準。隨著機載設備技術水平的提升和不斷的更新換代,機載設備在飛機上的價值占比也不斷提升,當前價值占比可達30-40%。
行業規模快速增長
機載設備是民用航空設備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一代平臺,幾代設備”。我國機載設備制造業經歷了創建階段、仿制生產階段、改進改型和開始自行設計階段、全面開展自行設計和預先研究階段四個階段,擁有較完備的機載設備科研設計體系與眾多各類機載設備制造企業。
近年,隨著國產大飛機的發展,航空機載設備行業也獲得發展。2018年,我國航空機載設備與系統行業市場規模約為681億元,同比增長15.0%;2010-2018年,我國航空機載設備與系統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達17.0%。
產業分散、預研投入不足成發展痛點
一直以來,中國航空電子系統都是以軍機為主,在民用方面投入的研究、市場力度都不足,沒有很好的融入世界的產業鏈條(飛機機體制造和發動機都有轉包生產),加之我國的民用飛機絕大部分都是進口(國內干線民機主要是以進口空客和波音的系列飛機為主,支線飛機也是主要依賴進口,ARJ和新舟系列還未形成氣候,其中機載電子設備基本上都是以國外的公司研制和生產為主)。
受歷史遺留影響,盡管我國機載設備制造業體系趨于完善,不過航空機載設備行業仍然存在著發展痛點:產業分散、預研投入不足。
一方面,我國機載設備發展主要還是靠主機型號的發展推動。各配套廠根據主機廠的需求,針對具體型號進行產品的設計研發,預先投入和技術儲備不足,相較國外相對獨立的發展體系、機載設備供應商和主機廠雙向支撐的發展模式,我國機載設備產業發展的自主性還存在一定的滯后。
另一方面,機載設備包括航電和機電兩個大類,數十個子系統類,涉及專業面廣,產品種類多。當前我國機載設備配套任務主要由航空工業機電板塊和航電板塊下屬研究所和廠家承擔,產業較為分散,機電系統下屬企業多達34家,航電板塊下屬單位多達18家。此外,各廠家縱向根據主機廠的需求設計和提供產品,獨立完成協作任務,產品垂直度高,發展水平高低不一。
加強整合、做好重點領域研發是未來趨勢
為解決航空機載設備行業發展痛點,一方面,需要加強機電系統和航電系統的整合,提升機載設備發展的專業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需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加強機載設備行業研發水準。
按照《中國制造2025》路線圖,我國航空機載設備市場需要重點研發的產品包括:航電系統(包括綜合處理與網絡系統、綜合導航系統、座艙顯控系統、機載維護系統、通信系統),機電系統(包括液壓系統、電力系統、環控系統、輔助動力系統、客艙設備、貨運系統)。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民用航空裝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航空制造業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航空制造業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航空制造業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