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上風電行業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規模化發展成必然趨勢【組圖】
風力發電已經成為全球可再生資源發電的重要的方式之一,根據數據統計,風能發電僅次于水力發電占到全球可再生資源發電量的16%。海風與陸風不同,海風資源有穩定性和大發電功率的特點,海上風電近年來正在世界各地飛速發展。
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創新高
海上風電裝機類型主要有重力式、單樁式、沉箱式、導管架式和漂浮式。
海上風電雖然較陸上風電起步晚,但是憑借海風資源的穩定性和大發電功率的特點,海上風電近年來正在世界各地飛速發展。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海上風電吊裝容量恢復積極良好的發展勢頭,一掃2016年因英國市場政策改革(RO政策轉型為CFD機制)引起的發展放緩狀態,全年新增裝機達到了4.3GW,實現創紀錄突破,截至2017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18.81GW。
歐洲海上風電發展趨勢
規模化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海上風電從最初的試運行,到現在向規模化發展。從技術上看,大直徑單樁等海上施工技術開始進入大規模應用的階段。從歐洲企業追求降低成本的效應來看,大規劃實行海上風電將推動成本的下降。歐洲海上風電也是如此,2017年,歐洲海上風電場平均規模達453MW;測算2018年平均規模達593MW。
深海化發展。伴隨著深海勘探技術的發展,為了更大程度獲取海風的接觸程度,海上風電設施向深海化方向發展。據數據顯示,2009年,海上風電場的平均深度為12.2米,2011年為22.8米,2015年平均深度已經達到了27.2米,說明海上風電場向深海發展,2017,歐洲海上風電場深度均值向30米大關逼近。
離岸化發展。從2009年的12.7Km上升到2011年的23.4Km,在建風電場的離岸距離為33.2Km,2012年新建風電場離岸距離為29Km,離岸化趨勢顯著。2013年,新建風電場離岸距離為29Km,與上年持平。2014年,新建風電場離岸距離為32.9Km,2015年平均離岸距離為43.3km,較上一年顯著增加。
大功率化發展。風電規模的擴大,發電機的功率也相應擴大。自2004年開始應用超過2.3MW的海上風機以來,機組單機容量呈波動增加趨勢。2017年,平均單機容量4.5MW。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趨勢
近海規模化,遠海試點化。為較好利用的海上風能資源,我國海上風電項目將逐漸向深海、遠海方向發展。但由于技術的限制,場址離岸越來越遠的海上風電機組基礎需要的技術條件越來越高,運維成本也會隨之增大。所以我國呈現由近海到遠海、由淺水到深水、由小規模示范到大規模集中開發的特點。
風電機組國產化。過去幾年,由于缺乏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技術,大批量的運行經驗,我國風電機組及運維服務都依賴于進口。現今,我國企業加大對技術的研發,像華銳、金風、湘電等一批整機制造廠家都致力于海上機組的研發工作,已經能夠生產出高質量的風電機組,基本已經實現國產化。
巨大的市場需求將帶動海上風電機組的迅猛發展,隨著海上風電機組成熟度不斷提高,陳本下降。我國海上風電開發成本單位千瓦投資一般在15000-19000元之間,根據歐洲海上風電機組發展歷程,到 2020年海上風電場開發建設成本將有所下降。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風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風電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風電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風電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