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觸摸屏行業觸控技術應用現狀與趨勢分析 外掛式觸摸屏或將重煥生機【組圖】
內嵌式方案仍是市場主流
根據所應用的全貼合技術的不同,觸控面板(TP)產品可分為外掛式和內嵌式兩大類。其中,外掛式觸控模組又分為“玻璃式”和“薄膜式”,“玻璃式”和“薄膜式”的區別在于觸控層的載體不同,即分別采用玻璃和薄膜為載體。“玻璃式”方案又包括GG(Glass-Glass,蓋板玻璃+觸控層玻璃)和OGS(OneGlassSolution,一體化觸控)兩種方案,OGS是GG的升級方案,通過將觸控層直接做在蓋板玻璃上,從而節省了一層玻璃成本和一次貼合成本;“薄膜式”方案包括GFF(Glass-Film-Film),和由其衍生而來的G1F、GF2、GF等方案,后三種方案相比于GFF方案節省了一層薄膜,根據觸控層的位置不同,分別對應G1F、GF2和GF三種方案。內嵌式是指觸控層嵌入液晶模組內部,主要分為On-Cell和In-Cell兩種方案。On-Cell是將觸控層嵌入到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間,In-Cell是將觸控層嵌入液晶像素間,其難度相比On-Cell要大得多。
總體而言,“外掛式”觸控方案的優點是工藝成熟、制程簡單、成本低;“內嵌式”最大的優點是符合輕薄化的趨勢。近年來,隨著“內嵌式”工藝的成熟、良率的提高,該方案得到廣泛應用,并在2016年“內嵌式”市占率首次超過“外掛式”,成為市場主流。不同觸控方案的性能對比如下:
從不同技術方案采用商的分布來看,三星、蘋果等大型手機生產商內嵌式和外掛式技術觸控屏都有采納,其中三星集團有專門從事內嵌式On-Cell觸控屏生產的廠商,同時一些知名的包括夏普、LGD、友達等在內的觸控屏生產商均在內嵌式觸控屏領域進行了深入布局,可見目前內嵌式觸控方案仍是市場的主流。
柔性OLED時代到來,外掛式方案或將重煥生機
而與內嵌式方案相比,外掛式更適合柔性OLED屏幕。而在觸控屏行業,柔性OLED的滲透率正在逐步提高。根據DSCC數據,2018年柔性OLED占顯示屏出貨量的比例將超過10%,在2022年有望達到30%以上。
此外,目前全球各大面板廠商都在投入OLED產線,提升柔性OLED產能。2018年以來全球新增的6代柔性OLED產線超過20條,其中國內有10條。根據群智咨詢數據,未來5年,柔性OLED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3%,2019年柔性OLED市場規模將會超過剛性OLED,到2022年整個柔性智能機市場規模將達7億片;而根據DSCC數據,在2021年柔性OLED出貨量將有望超過剛性OLED,出貨量持續保持在20%以上的年均增速。盡管不同機構對于柔性OLED的市場規模預測有所不同,但是各機構對柔性OLED市場將快速擴張,并將成為OLED顯示屏主流的趨勢保持一致觀點。由此可見,柔性OLED時代正在到來,市場規模迅速擴張將推動觸控屏觸控方案向外掛式方案傾斜。
事實上,從各廠商應用路徑來看,蘋果和三星都逐漸走向外掛式。例如,蘋果公司2012年ipad mini觸控技術采用雙層ITO薄膜觸控面板GF2架構(DITO Film);2015年ipad Pro等產品則使用GFF架構,外掛式Film在iPad產品上應用成熟;In-cell自iPhone 5開始在蘋果智能機上使用,2017年iPhone X由于采用OLED屏幕,觸控方案改為外掛式Film;產業鏈跟蹤顯示,2018年新款LCD版iPhon出于像素和成本考慮,也使用外掛式觸屏。此外,另一大手機生產商三星的觸控方案則自S6 edge開始由On-cell轉向外掛式GF,此前On-cell作為三星專利在Galaxy系列上廣泛使用。顯然,外掛式技術方案已經成為各大主流手機廠商的技術趨勢,外掛式方案或將重新成為主流。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觸摸屏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觸摸屏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觸摸屏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觸摸屏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