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前景預測 市場規模將達16萬億美元、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AI領導者【組圖】
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16萬億美元
當今,全球科技界最炙手可熱的名詞莫過于“人工智能”,全球科技巨頭諸如谷歌、微軟、蘋果、IBM、Facebook、英特爾等都將人工智能視為下一個技術引爆點,紛紛砸入巨額投資展開研發與競爭。谷歌把人工智能作為未來重大戰略,全力開發“谷歌大腦”;Facebook斥巨資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微軟推出旨在探索人類大腦奧秘的人工智能系統“Adam”(亞當),直接與“谷歌大腦”抗衡。
近年來,深度學習+大數據+并行計算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人工智能+”應用已開始落地開花,從智能安防,到智能客服,再到智慧教育和智慧醫療等。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各種產品在各個領域代替人類從事簡單重復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也促進了各個行業的發展和變革。
根據CBInsights數據,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約為109.3億美元(約合計721億元人民幣)。受到下游需求倒逼和上游技術成型推動的雙重動因,預計未來幾年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按普華永道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5.7萬億美元的規模,約合人民幣104萬億元。(注,普華永道的預測中包含帶動的產業規模)
各國人工智能計劃提上日程,中國最為重視
人工智能蛋糕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除了個別公司之外,各個國家也正在制定策略,爭取從中獲得最大的份額,目前中國、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和阿聯酋都有國家級的人工智能計劃。
但除中國外,大多數國家的計劃還是要靠資本和企業的加入,政府方面的影響力較弱,尤其是若受到政府交替、兩界政府態度不一致的情況,很容易導致計劃無法實施。
以美國為例,2013年開始發布了多項人工智能計劃,2016年更是加緊了對人工智能的開發,發布了多項戰略規劃:2016年10月美國國家科技委連續發布了兩個重要戰略文件《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和《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將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為美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制定了宏偉計劃和發展藍圖;2016年12月美國再次發布報告《人工智能、自動化和經濟》,重點討論了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對經濟的預期影響,并描述了可以增加人工智能益處并降低其成本的廣泛戰略。
但是,進入2017年以來,新一屆政府放棄了原本發展人工智能的計劃,并且削減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基金。
中國則是一個例外,不管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中國都在掀起人工智能建設熱潮,尤其是在2017年底發布的“下一代人工智能計劃”,宣布人工智能是戰略性的國家優先事項,展示了中國最高領導層對于人工智能驅動的新經濟模式的愿景,并且正在以超強的執行力實施這一計劃。
在這種背景下,就如同在人造衛星領域美國被俄羅斯超過一樣,美國也將喪失人工智能的技術優勢,而中國將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導者。
2030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AI領導者
雖然根據中國制定的人工智能路線圖,到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包含帶動的產業規模)達到11萬億人民幣(約合1.7萬億美元),僅僅只是15.9萬億美元的十分之一,但顯然國際上更為看好中國AI產業的發展。
普華永道就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將從人工智能中獲得最大的收益:由于生產力和消費的增長,到2030年,中國將獲得7萬億美元的GDP收益。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人工智能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