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錫行業供需分析 供給壓力加大、需求整體持穩
供給壓力加大,對外依存度提高
2016年以來,我國錫行業面臨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例如,2016年1月,工信部對外發布《錫行業規范條件》,要求所有錫項目應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項目未經環境保護部門驗收不得正式投產;要求企業辦理《排污許可證》,方可進行生產和銷售等經營活動,持證排污,按證排放。
再如,2017年7月,云南第三批次環保稽察全面啟動,入駐涉及錫產業鏈的湖南、福建、安徽地區,其中湖南省、福建省錫企業受環保核查影響較大。進入2018年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施行,對錫行業產生較大影響;地方政府也加大環保限產措施,如河南省政府對有色金屬再生企業的熔鑄工序限產50%以上,山東省淄博市啟動錫排污許可證發放及管理。
環保監管趨嚴下,落后污染產能受到嚴格壓制,國內相關企業開工率持續下降。2018年8月,中國錫精礦生產商開工率約為37.3%,較上月40.2%下滑2.9個百分點。開工率不足,導致錫產量承壓。
與此同時,中國錫礦開采活動大部分已經過渡到地下開采,礦石品位逐漸下降,礦石成分逐漸復雜,采選成本提升,抑制錫礦產量。顯然,中國錫生產企業正面臨礦石資源逐漸緊缺和環保監管趨嚴雙重考驗,錫行業供給壓力大增。
先來看錫礦產量,2010-2017年,中國錫礦產量總體呈現下滑態勢。2017年,錫礦產量為8.22萬噸,同比增長5.38%,低于2015年的8.52萬噸。2018年,錫礦產量預計不會有太大增長,全年產量預計在8.4萬噸左右。
再來看精錫產量,相比錫礦,中國精錫產量近三年處于增長態勢,已由2015年的15.9萬噸增長至2017年的17.5萬噸,在全球占比也相應從47.4%提高至48.9%。按照當前增勢,預計2018年,精錫產量有望提高至17.68萬噸。
由上述數據可知,隨著冶煉產能不斷擴張,錫礦和精錫產量的缺口明顯增大,對外依存度逐漸提高。2010年,中國錫礦和精錫的產量缺口為5.68萬噸,到2017年錫礦和精錫產量的缺口已擴大至9.28萬噸,預計2018年也將達到9.28萬噸。
需求整體持穩,焊料占比達六成
最近三年,我國錫消費量呈現持續增長。2017年,中國錫消費總量16.17萬噸,同比增長2.5%。其中,中國錫消費仍以焊料為主,占比達到60%;其次是錫化工,占比15%;馬口鐵占比第三。
目前,焊料市場增長平穩,年均增幅在1%-2%,2017年國內錫焊料用錫量約9.8萬噸左右,整體相對平穩。值得一提的是,半導體行業整體增速較高,錫焊料用量仍保持穩步增長趨勢。隨著汽車電子、5G通訊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有望帶動半導體消費持續景氣,錫焊料在半導體行業應用領域有望保持增長。
而化工領域的錫消費增速預計將放緩,原因是環保審查持續影響生產,日益加劇的中美貿易問題也令人擔憂。錫價、競爭和監管仍然是關鍵的問題,但總體的需求增長是積極的,特別是對于聚合物添加劑。
其他領域方面,鋼鐵產量受淘汰落后產能及環保因素雙重壓制,鍍錫板用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壓制。據錫業協會統計,2017年國內鍍錫板用錫量在1.5萬噸左右,全球占比4%。2018年環保繼續保持高壓態勢,2018年6月中國重點企業鍍錫板(帶)產量累計值同比下降24%,鍍錫板用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壓制。
鉛酸蓄電池方面,鉛酸電池在電動自行車、通訊基站領域的應用正在受到鋰電池的挑戰,預計鉛酸電池增速將放緩,對錫的需求難有大的增長。
玻璃方面,玻璃制造中將純錫液作為介質,可起到使玻璃表面平整和穩定的作用,但不作為耗材,故對錫的需求主要由新增產線帶來。截止至2018年7月,浮法玻璃生產總線為366條,相比2017年僅增加5條,對錫的需求拉動同樣有限。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錫冶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錫冶煉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錫冶煉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錫冶煉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