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應用分析 三大領域有望率先普及
隨著人臉識別迎來大規模普及,未來五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5%,到2021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到51億元左右。安防、金融是人臉識別切入細分行業較深的兩個領域,移動智能硬件終端成為人臉識別新的快速增長點。因此,這三大領域將是人臉識別快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
安防市場大,人臉識別應用廣闊
2017年,我國安防行業總產值達到6200億,同比增長16.98%,維持強勁發展勢頭。從細分產業來看,視頻監控是構建安防系統中的核心,在中國的安防產業中所占市場份額最大。而人臉識別在視頻監控領域具有相當的優勢,應用前景廣闊。
具體來說,后臺系統使用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實現對存量視頻的檢索,提升了資源的使用效率,摒棄原有的人工檢索;其次,視頻監控體系和公安數據系統的互聯能夠幫助提前識別嫌疑人,在事中乃至事前進行及時制止,將安全防范提升至事中乃至事前階段;最后,各細分場景的深入挖掘,實現應用場景的進一步細化,監控體系建設的進一步深入。
總的來說,人臉識別在安防領域的主要應用分布在考勤門禁系統、公安監控、高鐵/航空/地鐵等人臉安檢系統和交通管理視頻監控等,涵蓋了安防領域的方方面面。目前主要處于政府與大企業市場應用階段,在公安、交通、司法等安防領域已實現初步應用。
金融需求大,為人臉識別發展提供助力
金融領域中的人臉識別,主要用途分為身份核驗和場景規模化應用。身份核驗,也稱作1:1刷臉,廣泛地被應用于互聯網金融、銀行的遠程開戶、遠程身份認證、遠程支付,通過刷臉的方式進行校驗。場景規模化應用也稱作1:N刷臉,多用在刷臉支付、取款等。
由于,金融人群龐大,身份核驗、場景應用等環節給人臉識別技術發展提供助力。以銀行為例,人臉識別在銀行領域的業務點主要有私有云部署、智慧網點改造、自助機具改造、網點VIP。四大業務點市場體量都在百億元級別,智慧網點改造更是達千億元級別,人臉識別可發揮的空間巨大。
不過,金融領域個人信息泄露是用戶使用人臉識別最大顧慮。加強用戶信息保障能力,獲取用戶對于技術安全的信任是人臉識別在金融領域未來重點發力方向。另外,由于人臉識別概念未在大眾群體中普及,其規模化需依托場景搭建,故使用渠道暢通也可以助力加快行業規模化進程。
移動智能硬件終端或成人臉識別行業新增長點
2017年9月13日,蘋果公司發布新產品iPhone X,首度采用新技術Face ID代替Touch ID。Face ID由一個新的True Depth攝像機系統提供支持,該系統將大量技術包裝在屏幕頂部,包括一個正規的前置攝像頭,紅外攝像機,點陣投影儀,泛光照明器,接近傳感器和環境光線傳感器。
蘋果采用的是三維人臉識別,將臉部特征,細節,甚至包括眼球和其他的信息搜集,再加上自己的算法做綜合認證。同時,戴眼鏡、換發型、換衣服、留胡子等常見情況也不會影響面容ID的判斷。Touch ID隨機解鎖的比例為5萬分之一,而Face ID隨機解鎖的成功比例為100萬分之一。
蘋果作為業界標桿,鑒于其影響力,蘋果Iphone X有望引領人臉識別在手機端應用。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共計達到14.62億臺,人臉識別面臨市場之大可見一斑。而一旦人臉識別在智能手機終端的興起,其他移動智能硬件終端也將隨之普及。因此,移動智能硬件終端極有可能成為人臉識別行業新的增長點。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人臉識別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人臉識別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人臉識別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