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味品市場規模已逾3000億 三年后或突破4000億
調味品市場發展迅猛
——行業規模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調味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剛需消費品,具有市場需求穩定特征,且不存在明顯的周期性、季節性特點。2017年,中國調味品市場銷售3322.1億元,同比增長8.08%。
在內部消費升級趨勢加快以及外部餐飲行業回暖的大背景下,預計未來調味品行業將以10%左右的增速穩健增長,2020年行業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元大關。
——細分品類
我國常用調味品按照形態不同,可以分為釀造類、腌菜類、鮮菜類、干貨類、水產類等;再具體細分為醬油、耗油、食醋、料酒、味精、榨菜等。其中,醬油行業產銷量和企業規模均居調味品行業首位,2016年醬油消費量占調味品總消費量的43%;2017年醬油銷量為1001萬噸,同比增長5.1%,略高于調味品平均增速。
醬油行業規模體量大,主要還是其滲透率高。數據顯示,在各大品類中,醬油的滲透率高達99%,味精、雞精的滲透率在60%以上,蠔油的滲透率最低,僅22%。
值得注意的是,于消費升級推動,復合調味品需求上漲,零售額增速加快。具體類別來看,雞精占據主要地位,2017年市場份額28.5%;其次為火鍋調味料,市場份額超20%;相比中式復合調味品,西式復合調味品市場份額更多,達到19.3%。
——競爭格局
調味品具有快速消費品的屬性,屬于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靈活、激勵到位,對本土市場理解更為深入的民營企業在調味品行業里表現出色。地方國企在行業內多扮演細分行業龍頭的角色,業務也具有比較強的地域性,營銷和渠道方面的能力較民營企業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本輪國企改革的推進正在釋放這些企業的內在潛力。
具體企業來看,2016年,海天味業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約為6.46%;李錦記緊隨其后,占比約為4.27%;第三至第五分別是老干媽、太太樂、美味鮮,市占率分別為3.63%、2.89%、2.83%。
調味品市場未來趨勢
首先,隨著消費者收入的提升,在選擇調味品時,對于產品的口感和健康屬性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遵循著消費升級的路徑,調味品的發展越來越趨向于口感的復合和健康安全零添加的屬性。以醬油為例,過去醬油消費集中在老抽、生抽,近兩年鮮醬油、零添加醬油、有機醬油受到市場(尤其是上線城市)的追捧。
其次,價格不斷提高。以醬油為例,醬油作為我國消費量最大的傳統調味品,單價較低,加上其剛需的消費品屬性,消費者在選購時對其價格敏感度不太高。醬油的消費升級近幾年體現得非常明顯,產品價格帶不斷上移。從之前的5-7元/500ml上升至10元左右/500ml的鮮醬油,目前10元左右的鮮醬油是最主流的消費價格帶,未來有望突破15元/500ml。
第三,生產工藝升級。調味品產業的升級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包裝和行業的細分上,更主要體現在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和標準化的生產體系,建立起新的生產質量標準。調味品的產業升級重點體現在向工業生產的4.0邁進。
最后,集中度加速提升。目前我國大部分調味品集中度偏低,對照日本、歐美等國家,行業提升度空間大。消費升級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和落后產能在成本、政策等壓力下加速淘汰,將構成未來幾年龍頭加速的主要推動力。
以環保為例,2017年以來,環保力度明顯加大。釀造業屬于環保部公布的16大重污染行業之一,環保壓力下,部分地區小醬油廠批量倒閉。調味品行業目前仍然相對零散,區域性醬油、醋廠較多,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的數據,2016年醬油百強企業產量企業占行業總體比例在37%,可見小醬油廠仍然大量存在,落后產能在環保壓力下將加速淘汰。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調味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體育用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體育用品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