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拓展幅度大 未來競爭焦點在哪?
2018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帶動電池裝機量大增,新能源乘用車單位用戶向私人用戶轉變,消費區域正在由限購城市向非限購城市擴展
2018年伊始,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由于補貼政策的過渡期調整,導致上半年一直到6月12日之前整體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電池存在搶裝的情況下表現良好。
首先是一線城市的限購導致新能源汽車成為意向購買用戶的首選,免費上牌,免購置稅等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用戶群;同時,公共交通的推廣加上環保意識的加強,很大一部分城市開始推行新能源客車為公共交通運輸工具。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越來越趨于高端化,科技感、舒適性、便捷性等優勢,已成功進入大眾的視野,整體競爭力逐步增強,從而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的增長。
2018年上半年國內共生產新能源汽車38.1萬輛,同比增長106.6%,其中純電動車28.5萬輛,同比增長87.5%;混動9.5萬輛,同比增長196.9%。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增帶動了電池裝機量的增長,2018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15.5GWh,同比增長167.1%,其中純電動類裝機量達到14.15GWh,同比增長87.2%;混動類裝機量達到1.4GWh,同比增長156.9%。
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的兩大變化,給予了行業信心。變化之一是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對象正在由單位用戶向私人用戶轉變——2015年,私人購買比例僅為42.6%,2018年前7月則提升至72.1%;另一個變化是消費區域正在由限購城市向非限購城市擴展——2015年限購城市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占比達69.6%,2018年前7月,限購城市銷售占比已縮小至42.6%。
新能源汽車推廣將迎來過渡階段,產業基礎待完善,未來競爭焦點為網聯化和智能化
2021-2025年,將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過渡階段,在這一階段,補貼退出,“雙積分“政策接檔,牌照路權政策將持續實施。此外,續航里程、電池成本、充電設施等消費者痛點將有明顯改善。2025年以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期優勢將凸顯出來,電池技術的突破將彌補新能源汽車短板,而在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將繼續保持。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在蓬勃發展的同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新能源產業基礎還不牢固,動力電池綜合性能仍需提升,從資源開發到回收利用等全產業鏈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安全問題也做的不夠完善。近日,在“2018第二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工信部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分析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有三大主流趨勢。
汽車的電動化在向深度發展。歷屆的工業革命都是由能源、通訊、交通三者的顛覆性技術率先突破而引發的。這次不同的是汽車動力技術電動化的進程,不是基于技術本身的正向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拉動,而是出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緊迫性和對持續發展的擔憂,使諸多國家政府不斷出手干預,成為汽車動力技術電動化的第一推動力。政府不僅制定政策,鼓勵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而且紛紛制定甚至看起來很激進的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以此來改變廠家和消費者的預期。
在中國宣布2020年實施雙積分政策之后,2017年11月歐盟委員會提出了一個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到2025年新的汽車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再減少15%,2030年再減少30%。按照法規,2021年新車的碳排放降低到95克/公里,屆時每公里超1克要罰款95歐元,這可謂是全球最嚴的排放法規,目的就在于倒逼汽車動力技術的電動化。
迎接大浪淘沙的競爭形勢。我國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化已經10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接下來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是2020年雙積分政策實施、政府補貼終止,屆時造車新勢力已經大舉進入,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也紛紛發力,消費者買車的時候已經排除了政府補貼因素的影響。純電動、增程式、混合動力和燃油車將同臺較量,產品的品質、品位、品牌和價格等市場因素將決定消費者的取舍,形成非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間的差距將拉大,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將被邊緣化,并購、重組的勢力將會增加。第二個節點,到2025年,電動車的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燃油汽車,市場的力量將推動消費轉型,向電動化傾斜,燃油車與電動車此時將此消彼漲,傳統車面臨更大的壓力。
未來競爭的焦點是電動汽車的網聯化和智能化。新能源汽車顛覆傳統燃油車,是與綠色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更好的對接。政府和企業關注的電池續航里程、充電樁等只是整個過程的一個序幕,而未來競爭聚焦的就是信息化、網聯化、智能化,最終實現無人駕駛,給人以全新的體驗。智能網聯方面,國家發改委今年初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指出,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占比將超過50%。普華永道的報告指出,到2025年,全球將擁有超過4.7億輛互聯汽車行駛在道路上。未來4年內,交通服務和相關數字服務的市場規模將達1400億歐元。智能汽車正在成為整車廠、零部件供應商、互聯網企業間比拼的新戰場。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