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與許家印的FF爭奪戰到底為哪般? 法拉第未來背后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究竟有多誘人
對賭協議究竟誰坑了誰,賈躍亭和許家印反目背后是FF控制權爭奪戰
2018年6月25日,恒大健康以67.46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由于時穎公司是Smart King公司最大的股東,而Smart King公司又全資持有FF公司。所以,恒大集團此舉可以看成以67.46億港元間接成為FF的第一大股東。
在恒大決定投資的時候,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與賈躍亭還簽訂了對賭協議。協議規定FF公司采用AB股模式,賈躍亭作為創始人和CEO享有“1股10票”的權力,且在FF公司擁有33%的股權,恒大只有12%的投票權。但如果FF無法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量產目標,或者恒大認為賈躍亭沒有能力履行職責,那么賈躍亭的投票權就將轉讓給恒大,從而失去對公司的控制。
窘迫的是,2018年7月,FF原股東提出時穎公司的8億美元已基本用完,并要求時穎再提前支付7億美元。恒大健康稱,為了最大限度支持合資公司的發展,時穎與相關方簽訂了補充協議,同意在滿足支付條件的前提下(但并未披露具體內容),可提前支付7億美元。但賈躍亭利用其在合資公司多數董事席位的權利操控合資公司,在沒達到合約付款條件下就要求時穎付款,并以此為由提起仲裁。對此FF方面回應則聲稱:包括CEO賈躍亭在內并沒有任何人意圖操縱董事會,FF起訴恒大健康唯一原因是,恒大沒能夠履行承諾和支付同意的款項。恒大不應該一邊扣留款項,一邊阻止FF接受其他投資。
眾所周知,FF公司33%的股權是賈躍亭目前翻盤的唯一籌碼。若FF不能在2018年底實現首批車輛的量產交付,賈躍亭將失去FF的控制權。而對于一家新成立的車企,批量的交付并不是易事,雖然FF已經在加州有了工廠,但實現量產依然需要大批資金來支撐,沒有錢就完全不可能完成年底的量產交付,不想失去FF控制權的賈躍亭自然會因為資金問題著急,畢竟FF是賈躍亭翻身的唯一機會了。
恒大投資FF不是新鮮事 房企跨界造車早有先例
最近兩年,房地產公司似乎都比較喜歡汽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8家地產商通過投資入股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分別是恒大、寶能、華夏幸福、碧桂園、萬達、萬通地產、冠城大通和大名城。
很顯然,中國的地產商已經意識到,經歷了將近20年的繁榮,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一個關鍵路口:一方面,國家大力抑制投機需求,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背景下,2017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限購、限貸、限售等諸多調控手段也大力抑制投機苗頭。與此同時,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受阻,銀行、信托、債券、股權等渠道等的收緊策略又將會導致房地產因缺錢而降速發展;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轉型目前已進入多元化發展階段,房地產企業可以通過尋找新能源汽車與原有房地產業務新的經濟增長點,解決拿地難、拿地價格高的問題。
此外,“新能源汽車”是“新經濟”在工業領域一個標志性行業,政策扶持力度仍持續加碼。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車制造、核心零部件、配套設施、運營服務和前沿技術都在蓬勃發展,“跨界融合”也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樂視之后賈總最后的砝碼 FF亮點頗多
恒大投資FF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在決定投資之前,恒大對FF做了詳盡調查,在6月25日發布的投資公告中,恒大對FF給予了高度評價:
“Faraday Future目前在中美兩地提交申請專利接近1500件,獲中美頒授專利超過380件。這些專利涵蓋三電系統、自動駕駛、車聯網、生產和制造領域,包括大負載電力輸出技術及T型逆變器獲得美國專利。Faraday Future自主研發的充電設備效率達200千瓦/小時,達到全球最領先水平。首款高端車型FF 91,設計0-96公里加速時間為2.39秒,最高續航里程700公里,搭載多個智慧傳感器和智能升降3D激光雷達,無人自動泊車、面部識別技術、無縫進入系統等前沿技術。坐落于美國洛杉磯的漢福德工廠計劃于2018年年底完成量產準備,現已正式獲得漢福德市工程許可開工建設并將全面開展生產線設備調試工作。”
除此之外,FF公司的團隊組合也頗為亮眼:
一貫豪爽的賈躍亭,用帶到國外的上百億資金,以簡單粗暴的加薪50%以上方式,從特斯拉團隊拉來了各種精兵強將。短時間內,上千人的團隊就在洛杉磯組建完畢,從這一點來看,許家印投資FF并不是相中了賈躍亭,而是看重了FF團隊,而FF的汽車也得到了各界人的認可,大家普遍認為FF生產的汽車有實力PK特斯拉S。
股權爭奪為哪般,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廣闊
賈躍亭和許家印此番激烈的股權爭奪戰,主要是因為能源汽車市場近兩年發展迅速,前景誘人,誰也不想放棄這個巨大的蛋糕。據統計,201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僅有0.6萬輛,經過幾年高速發展,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就達到了77.7萬輛,市場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張。
根據我國工信部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中國清潔空氣創新等機構發布的《2030清潔空氣市場展望報告》預測,我國將力爭在203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將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在2030年我國汽車生產將達到38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生產達1900萬輛,占比達到50%。按照國家規劃路線,新能源汽車未來會繼續保持高速發展趨勢,前景可期。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第1章分析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現狀;第2章分析了行業面臨的新形勢;第3章分析了現有企業競爭態勢及策略;第二篇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短期發展規劃篇(3-5年):第4章...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