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執法記錄儀政策現狀:行業步入規范發展期
一、執法的“三公”精神下多項政策發布
隨著國家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全面推進,嚴格執法為各執法機關實際工作中的重點。各部委相繼出臺多項法律法規,規范執法的公平、公正、公開,在此大環境下,執法記錄儀行業快速發展。
二、行業步入規范發展期
執法記錄儀行業發展歷程較短,但發展較為迅速。根據各階段特征,大致可分為起步期、成長期、規范發展期三個階段:
1、起步期:(2008年-2010年)
為實現執法過程中的證據固定與執法場景記錄,最初執法人員采用普通民用設備如照相機、錄音筆或固定監控等傳統手段進行取證。傳統手段取證效率較低,完整性與準確性較差,數據容易丟失;各層級、各區域執法管理手段不統一,采集的執法數據存在差異,導致無法形成完整證據鏈條。隨著執法環境日益復雜,行政監管難度逐漸增大,取證難導致的執法矛盾突出、爭議大、公信力受挑戰等問題日益明顯。
為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消減執法矛盾,保護執法參與方合法權益,利用專用電子設備真實記錄執法場景成為各級執法機關的共識。自2008年初,國內供應商開始將第一代專業視音頻記錄執法裝備“執法記錄儀”推向執法任務重、壓力大、范圍廣、對象多、急需進行執法規范化建設的公安系統并陸續配備使用。
執法記錄儀行業起步階段,產品類型相對單一,以執法記錄儀為主;應用領域相對較窄,主要集中在公安系統內部;技術相對單一,以硬件為主,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供應商以兼營為主,專注于執法記錄儀等執法裝備生產企業較少,且規模普遍不大。
2、成長期(2011年-2015年)
執法記錄儀產品經過將近三年時間在公安系統的使用摸索,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但也暴露出技術標準不統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無法充分滿足公安執法需求等問題。經過廣泛調研,2011年公安部組織起草并推行實施了《單警執法視音頻記錄儀》(GA/T947-2011)行業標準,首次統一了執法記錄儀技術標準,明確了執法記錄儀作為公安單警裝備的產品屬性,并規定產品必須經公安部特種警用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合格后方可在公安系統銷售。
2013年,公安部交管局結合交警業務特點和執法規范化建設需求,頒布《交警系統執法記錄儀設備性能和后臺管理系統設計參考要點》及《交警系統執法記錄儀使用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全國交警系統全面普及執法記錄儀,并配套采集工作站及電子證據平臺管理軟件。此舉大幅提升了執法記錄儀在交警系統的配備率,也使得執法記錄儀“全系統”的概念深入人心,引領了行業發展走向。受到交警系統帶動,執法記錄儀整體解決方案在公安各警種快速普及應用,執法記錄儀行業迎來了又一波的發展熱潮。
3、規范發展期(2016年-至今)
隨著移動通信、影音處理、無線寬帶、圖像識別、低照度可視、材料力學等技術的發展進步,作為執法記錄儀使用的主要行業主管單位,公安部注意到前一階段執法記錄儀技術發展趨勢及市場相關情況,并經過深入調研,于2015年組織起草了《單警執法視音頻記錄系統》(GA/T947-2015)行業標準,將技術標準涵蓋范圍由單一執法記錄儀延伸至執法記錄儀、管理平臺及數據接口,并結合實際需求對相關技術標準做了調整。
在該過程中,執法記錄儀的應用在公安以外執法領域繼續蓬勃發展。201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執法部門建立健全執法全過程記錄信息收集、保存、管理、使用等工作制度。各部委也紛紛發文響應,推動執法記錄儀在各自領域的快速普及。
執法記錄儀在公安系統的普及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也為其他行業執法規范化工作的落實提供了重要示范與參考,將會極大促進相關企業在各類執法領域的有序發展。
三、行業競爭激烈
執法記錄儀行業內企業數量眾多,目前已超過100家。按是否將執法記錄儀相關產品作為主營業務,執法記錄儀行業內企業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主營執法記錄儀產品的企業,企業代表為警翼智能、南京名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華德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警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該類企業具備公安部警用裝備采購中心執法記錄儀協議供貨資質,且收入主要來源于執法記錄儀產品。
第二類是兼營執法記錄儀產品的企業,企業代表為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新興。該類企業的部分產品具有公安部警用裝備采購中心執法記錄儀協議供貨資質,但執法記錄儀產品占其總收入比例較低。
第三類是關聯或有涉及執法記錄儀產品的企業,企業代表為海能達、東方網力。
隨著各行業標準推行,行業內企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化,從業企業因優勝劣汰數量開始減少。競爭的加劇致使行業內企業紛紛尋求轉型。企業轉型的路徑通常包括兩方面:一是橫向競爭,擴張產品線,從標準化生產向定制化生產轉型;二是向產業鏈下游衍生,從產品供應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產業鏈越接近客戶端將越能實現更高附加值。
四、公共安全財政預算支出為行業提供有力經濟支持
日益復雜的執法環境,催生智能執法裝備及執法信息化系統的配備及升級需求;而穩健的公共安全財政支出,則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經濟支持。2018年,中央中央公共安全財政預算支出為1991.1億元,同比增長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整體進程的推進,交通、消防、城管、藥監、海關、鐵路、檢察院、法院等眾多執法群體都在學習公安的做法,執法規范化和信息化已經成為各執法領域的建設重點,非公安執法領域的普及度和配備率將持續提升。在執法領域之外,包括保險業、服務業、電力業、物流業、林木業、建筑業、制造業等亦逐漸普及使用。因此,智能執法裝備及執法信息化產品的應用領域將日益廣泛,產品應用領域多元化的趨勢將越來越顯著,市場容量外擴趨勢明顯。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執法記錄儀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執法記錄儀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執法記錄儀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執法記錄儀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