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優勢凸顯:根除安全隱患、提升能量密度
傳統鋰電存安全隱患,固態電池成未來方向
新能源汽車銷量逐年增長卻伴隨著安全事故的增加,其中,電池自燃占比事故原因的31%。自燃的原因是由于鋰電池發生內部或者外部短路后,短時間內電池釋放出大量熱量,溫度極劇升高,導致熱失控。而易燃性的液態電解液在高溫下會被點燃,最終導致電池起火或者爆炸。
零自燃風險,是未來電動車實現燃油車全面替代需要邁出的關鍵一步。隨著能量與安全需求與傳統鋰電技術的矛盾越來越凸顯,在下一代鋰電技術中,固態電池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固態電池是采用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與傳統鋰電池并無區別。傳統的液態鋰電池被稱為"搖椅式電池",搖椅的兩端為電池的正負兩極,中間為液態電解質,鋰離子在電解液中遷移來完成正負極間的穿梭實現充放電,而固態電池的電解質為固態,相當于鋰離子遷移的場所轉到了固態的電解質中。
與傳統鋰電池相比,全固態電池最突出的優點是安全性。固態電池具有不可燃、耐高溫、無腐蝕、不揮發的特性,避免了傳統鋰離子電池中的電解液泄露、電極短路等現象,降低了電池組對于溫度的敏感性,根除安全隱患。同時,固態電解質的絕緣性使得其良好地將電池正極與負極阻隔,避免正負極接觸產生短路的同時能充當隔膜的功能。
而且,固體電池能夠兼容金屬鋰負極,提升能量密度上限。金屬鋰具有高容量與高電壓的特性,因而成為繼石墨與硅負極之后的"最終負極"。同時,正極材料選擇面更寬,可以是含鋰或不含鋰的嵌入化合物,也可以是硫或硫化物甚至空氣,分別對應能量密度更高的鋰硫和鋰空電池,理論能量密度接近當前電池的10倍。
不過,鋰金屬負極在液態電池中存有太多應用難題,如不均勻沉積和溶解、與電解液發生副反應等,在當前傳統液態電池體系難以實現。而固態電解質對于鋰金屬負極擁有更好的兼容性,主演原理是避免液體電解質中持續發生的副反應,同時利用固體電解質的力學與電學特性抑制鋰枝晶的形成。此外,由于固態電解質將正極與負極材料隔離開,不會產生鋰枝晶刺破隔膜的短路效應。因此,鋰金屬材料將在固態電池平臺上率先應用,從而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
固態電池產業化尚處早期,加速發展可期
現階段固態電池量產產品很少,產業化進程仍處于早期。唯一實現動力電池領域量產的博洛雷公司產品能量密度僅為100Wh/kg,對比傳統鋰電尚未具備競爭優勢。
從海外各家企業實驗與中試產品來看,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優勢已開始凸顯,明顯超過現有鋰電水平。在我國,固態鋰電的基礎研究起步較早,在"六五"和"七五"期間,中科院就將固態鋰電和快離子導體列為重點課題,此外,北京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天津18所等院所也立項進行了固態鋰電電解質的研究,并在此領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未來,隨著產業投入逐漸加大,產品性能提升的步伐也望加速。
除此外,各大車企也在加碼研發。豐田已投入200多人進行固態電池開發,目標在2025年前推出產品,寶馬正與固態電池公司SolidEnergy合作共同開發固態電池,大眾表示看好固態電池前景,并入股研發固態電池的創業公司QuantumScape。巨頭們的加碼布局與資本的加速注入,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長遠來看,固態電池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技術一旦突圍成功,行業成長曲線料將獲指數級增長,工業化大批量生產將使成本問題迎刃而解,傳統鋰電的降本邏輯有望得到復制。若固態電池能在2022年實現市場化并逐步提升滲透,到2025年固態電池在動力電池中的市場空間大約能達到60億元左右。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鋰電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鋰電池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鋰電池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鋰電池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