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煤礦機械發展有利因素分析 政策、技術推動行業發展【組圖】
煤礦機械行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煤炭工業的發展。在煤炭行業結束“黃金十年”后,煤礦機械行業規模從2012年的頂峰1668.33億元逐年遞減,截至2015年煤礦機械行業規模達到1194.16億元,同比減少16.5%,較2012年減少28.4%。2016年煤礦機械行業繼續縮水,規模達到1000億元,2016年是煤機行業的階段性底部,2017年煤礦機械行業逐步回暖,規模達到1294億元,同比增長29.4%。
煤炭行業的發展
2000年以來,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不斷提升。煤炭作為我國主要能源,盈利狀況逐漸轉好,固定資產投資強勁增長。2013年原煤產量達到39.7億噸的歷史高點后,受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煤炭需求逐年下降,供給能力過剩,供求關系失衡,生產開始回落,2016年,受“去產能”政策和需求放緩的雙重影響,原煤產量34.1億噸,達到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2017年,隨著國民經濟穩中向好,煤炭需求回暖,優質產能加速釋放,原煤生產恢復性增長,2017年全國原煤產量原煤產量35.2億噸,比上年增長3.3%,是自2014年以來首次正增長。
我國煤炭行業的加速整合,煤炭行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現有煤炭機械的更新改造和技術改造,將會推動煤礦機械行業的迅速發展。
國家政策的扶持
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大力推動煤礦機械行業的發展。2016年2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2017年5月《關于大力推進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的通知》;2018年1月《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有關目錄的通知》等。
技術進步的推動
隨著煤炭行業的兼并重組,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煤炭企業對煤炭機械的要求越來越高,成套化、自動化成為發展趨勢。煤炭機械企業紛紛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新產品,趕超國外同行,滿足客戶的需求,促進行業的發展。
2016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集約、安全、高效、綠色的現代煤炭工業體系。其中明確提出,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要達到85%(較2015年提高9個百分點),科技創新對行業發展貢獻率進一步提高,煤礦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建成一批先進高效的智慧煤礦。煤炭企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全員勞動工效達到1300噸/人年以上。
除此之外,國家高度重視煤炭安全生產及安全科技工作,特別把煤炭工業發展和煤礦安全擺在重中之重,要求加快推進安全生產科技進步,提高安全生產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開展重點課題攻關研究,研發集成先進技術裝備及安全技術,用科技創新助力煤炭事業發展,這同樣給煤礦機械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2017年,我國煤礦機械行業專利申請數量與我國煤炭行業發展態勢相似,近兩年呈回暖趨勢。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煤礦機械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煤礦機械行業背景;煤礦機械行業產業鏈;煤礦機械行業發展狀況;煤礦機械行業市場競爭情況;煤礦機械進出口分析;煤礦機械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預測;煤礦機...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