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端政策解讀,帶你看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決心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41.3萬輛,同比上年增長94.9%,同期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1.2萬輛,同比上年增長111.5%。從產量角度來說,1-6月,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分別完成35.5萬輛以及5.8萬輛,分別同比增長98.2%、77%;從銷量角度來說,1-6月,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分別完成35.5萬輛以及5.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116.5%、85.2%。
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遠遠好于往年同期,根據中汽協的判斷,2018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會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年累計產銷規模將超100萬輛。
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推波助瀾。
供給端政策--現金紅利已至尾聲
2018年,國家財政廳、工信部、科技廳以及發展改革委四個部門公布了《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對補貼政策作出了如下調整:
調整有兩個方向,一方面提高了補貼的門檻,另一方面,對低續航里程的新能源汽車,減少了補貼的力度,而對于高續航里程的新能源汽車,國家則加大了補貼力度。
在純電動汽車方面,續航里程為100km≤R﹤150km的汽車已經不納入補貼范圍,且續航里程低于300km,國家的補貼力度則不同程度減少。與此鮮明對比的是,對于高續航里程的汽車,國家則加大了補貼力度,如300km≤R﹤400km的電動汽車,補貼金額由原來4.4萬元/輛提升到4.5萬元/輛,同比提升2.3%,而對于R≥400km的電動汽車,補貼金額則由2017年的4.4萬元/輛提升到了5萬元/量,同比提升了13.7%。
國家通過這一提一降,收緊了補貼力度,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優勝劣汰。
供給端政策--雙積分管理辦法來了
除收緊補貼外, 2017年9月,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系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該公告中指出: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不滿3萬輛的乘用車企業,不設定系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
研究政策后,發現政策導向是引導傳統車企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因為在雙積分政策下,企業所生產的新能源乘用車數量越大,企業所能獲得的新能源汽車積分越多。
同時,對政策進行執行方式解讀后,發現:當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新能源汽車積分為負時,對企業都會有不利影響。
對于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來說,抵償負分有三個途徑:結轉、受讓燃料消耗量正積分、購買新能源積分、自行產生新能源積分;同樣,對于新能源汽車積分來說,抵償負分有兩個途徑:購買新能源積分或是自行產生新能源積分。
但是,受讓燃料消耗量正積分只能在關聯企業里進行,受限嚴重。其次,購買新能源汽車積分還耗費企業資金,對企業長期發展不利。同時,當負積分達到一定限度后,企業還可能受到罰款甚至限產的處罰。所以,避免負積分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地多生產新能源汽車。
以往國家刺激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運用的是補貼政策,但伴隨著補貼的退坡,行業政策紅利已至尾聲。雙積分政策的出臺也昭示著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
供給端政策--充電樁發展勢在必行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受限于配套設施充電樁的建設發展。配套設施越齊全,充電便利性越高,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充電便利性的顧慮才能消除。
而大城市寸土寸金,租金貴、充電慢、盈利差使得充電樁企業顧慮重重,國家近期所出臺的政策也在極力鼓勵充電樁企業的發展。
同時,國家對充電樁的建設有著明確的時間表,根據《電動企業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顯示,國家計劃在2020年建成用戶專用充電樁430萬個,分散式公共充電樁50萬個,各類集中式充換電站共計12200個。
供給端看,整車企業的補貼紅利快接近尾聲,雙積分政策正在開啟行業新篇章,而充電樁的建設也會繼續如火如荼,新能源企業肩負國家能源戰略布局使命,要砥礪前行,不負眾望。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汽車ECU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汽車ECU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汽車ECU行業未來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