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設備呈高度壟斷格局 中國市場前景可期
半導體行業的產業鏈上游為半導體支撐產業,包括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半導體制造設備供應商、半導體檢測設備供應商等。近年來,由于半導體中下游需求帶動,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銷售額持續增長。而半導體設備制造行業的技術壁壘較高的特點,使得目前市場主要由國外廠商主導,行業呈現高度壟斷的競爭格局。
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銷售額持續增長
2017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達566.2億美元,較2016年大幅增長37.3%,創歷史新高,增速為近7年來的最高水平。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收入為169.9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紀錄。在3月份飆升59%,以78億美元的月紀錄高點結束了第一季度。
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呈高度壟斷格局
半導體設備技術門檻高,客戶粘性強。從2017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CR10高達73.3%,可以看出,處于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的設備制造,依然是巨頭間的游戲。應用材料(AMAT)、泛林科技(Lam Research)、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 Limited)等企業壟斷了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其中應用材料(AMAT)多種設備技術領先,長期位居設備銷售額首榜,2017年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AMAT)以107.0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居全球第一。
韓國躍居全球第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從地區結構來看,2017年,韓國買家貢獻了全球31.7%的市場份額,登頂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臺灣半導體設備市場萎縮了6.1%,退居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市場;除臺灣地區之外,全球其它主要半導體設備市場均實現了一定幅度的增長。中國大陸、日本、北美、歐洲,分別貢獻了全球14.5%、11.5%、9.9%、6.5%的市場份額。
2013年以來,韓國半導體設備市場銷售額逐年增長;2017年,韓國買家開啟買買買模式,韓國以近180億美元的規模超過中國臺灣地區114.9億美元的銷售額,躍居全球第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較2016年增長133.4%。
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前景可期待
2012-2017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銷售額不斷攀升。2012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銷售額僅25.8億美元;至2017年,大陸地區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升至82.3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6.1%,中國大陸消費者一共消費了全球14.5%的半導體設備,連續第二年位居全球第三大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地位,并且與臺灣地區市場差距正在不斷減小。隨著我國對于集成電路產業的投資持續加碼,我國半導體設備市場有望進一步增長,前景可期。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半導體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最大的特點就是前瞻性和適時性,是各類半導體產業相關企業及資本機構準確了解當前半導體產業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作出正確經營決策和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