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政策解讀:多重產業機遇信號已經釋放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愈加火熱,相關政策不斷出臺,新的綱要、規劃等公布在即。前瞻產業研究院對近年的重點政策進行解讀。
國家、省區、港澳近期政策頻出,2018粵港澳迎來深度合作發展期
從2003年起,粵港澳三地就被寫入國家政策規劃中;2017年,國家、廣東省層面的政策規劃密集出臺。三地經濟發展長期領跑全國,從貿易到體制,再到要素,合作層次漸漸深入。
2010年,《環珠三角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就提出,要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區合作、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和協調機制建設。2016年以來,廣東省發布一系列政策,從產業經濟、公共服務、人民生活及生產要素方面進行引導。
廣東自貿區獲得國際中心、樞紐地位,粵港澳共建現代經濟體系釋放多重產業機遇信號
在2018年5月下旬發布的《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中,國務院在創新合作、擴大市場準入、國際貿易方式創新以及金融業等方面分別做出了指導。這一方案明確了廣東自貿試驗區“兩區一樞紐”的戰略定位,即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這是廣東首次在國務院文件中確立了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貿易中心的特殊定位。
隨著出臺時間的日益臨近,《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愈發令人引頸期待。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大背景下,《綱要》的出臺對于站在第二次改革開放的廣東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透露出來的發展機遇信號首先指向了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是要構建一個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首先,珠三角和港澳在實體經濟方面是有著完全不同的結構。服務業占GDP的比例,港澳是最高的。其次,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一流大學中,香港有4所,而廣東沒有;在研發強度上,廣東研發強度高于港澳,在科技創新方面,珠三角的科技創新實力比港澳要強。大學的發展業態已經從工業經濟時代的大學轉化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因此,在科技創新方面,雙方有非常好的互補性。同時,香港毫無疑問是全球性的國際金融中心,較廣東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可以看到,在現代化經濟體系方面,廣東和港澳是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互補、合作互動、互利共贏的架構,這個合作是有利于廣東轉型,有利于港澳轉型,有利于國家整體的轉型。
事實上,對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規劃,官方已在不同場合、不同途徑,釋放了不少重要信號。2018年3月6日上,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并向中外媒體開放。會上,廣東省省長透露,將圍繞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重點推進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產業園區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產業園區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產業園區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