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車聯網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跨界合作和服務創新將日益顯著【組圖】
車聯網產業角色豐富,面臨機遇與挑戰
車聯網產業鏈條長,產業角色豐富,跨越服務業與制造業兩大領域,服務業、制造業相互滲透,跨界融合特征突出。“云”、“管”、“端”三個層面構成車聯網產業鏈角色,“云”層面以服務業產業角色為主,包括軟件和數據提供商、公共服務和行業服務提供商等;“管”層面,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角色比較均衡,主要包括設備提供商、通信服務商等;“端”層面以制造業產業角色為主,包括整車廠商、汽車電子系統提供商、元器件提供商、車內軟件提供商等。
車聯網產業創新日趨活躍,處于爆發前的戰略機遇期,國內外紛紛布局爭奪產業發展制高點。車聯網產業即將進入發展快車道,產業活躍度越來越高,潛力巨大。我國在車聯網服務、聯網通信方面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與國際保持同步,部分創新業務走在世界前列,面臨著機遇與挑戰。
——機遇
行業政策不斷出臺。2017年12月29日,工信部、國家標準委就聯合出臺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該建設指南的出臺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指明了方向,推動整個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指南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夠支撐輔助駕駛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為加快推進我國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2018年1月5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研究起草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開始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戰略征求意見稿顯示,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占比達到50%。戰略指出,到202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車新車占比達到50%,中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市場化應用,重點區域示范運行取得成效。智能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覆蓋率達到90%,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實現全覆蓋。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全面形成。新車基本實現智能化,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到203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享譽全球,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綠色、文明”的智能汽車社會。
行業發展的消費者基礎好。目前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全球第一,而車聯網行業處于成長階段,潛在的市場規模巨大。同時,中國的網民數量也位居全球第一,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中國消費者已經形成了使用移動互聯網的習慣。同時,中國消費者對汽車尤其是網聯及智能服務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中國消費者對汽車聯網導航、信息娛樂服務、駕駛支持系統的使用和需求程度明顯高于平均水平,巨大的消費群體和強烈的使用需求為我國車聯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機遇。
車聯網技術創新應用。目前,在車聯網技術應用市場,出現了一些我國自主研發的,較為創新的車聯網技術應用。如安全和節能技術應用、智能救護車應用、客車公共服務平臺應用、輔助駕駛系統等等。
——挑戰
目前,車聯網發展的挑戰主要體現在:行業技術標準不統一、成本費用高,商業模式尚不成熟、大多數企業難以實現盈利,國內車聯網行業核心技術缺失、企業經驗積累不足,以及汽車信息安全隱患凸顯等方面。
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主流產品,跨界合作和服務創新日益顯著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車聯網未來將呈三大發展趨勢。
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主流產品。縱觀國外智能車輛的發展和現狀,都是以提高行車安全和行車效率為主要目的,以傳感技術、信息處理、通信技術、智能控制為核心,道路、汽車協調系統和高度自動化駕駛已成為現階段各國發展的重點,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我國的基礎技術、研發水平、相關產業鏈基礎在智能車輛領域還很薄弱,還處于駕駛輔助階段,未來將逐步過渡到部分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
車聯網與大數據云計算相融合。車聯網可以收集車輛信息、車輛位置信息、駕駛員信息、天氣狀況、交通狀況等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獲得深刻的洞察力,如了解駕駛員的駕駛習慣和出行方式、車輛故障識別與預警、商用車輛的部署和運輸成本的降低等。車輛聯網移動云服務也將得到廣泛應用。
跨界合作和服務創新日益顯著。隨著生態系統的改善,車聯網將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服務,并滲透到O2O和后汽車市場,跨境合作和服務創新日益突出。例如,在保險業中,通過車聯網技術,可以更準確地評估和制定風險定價,更好地匹配保費和實際風險,并根據駕駛行為和里程,提供個性化的汽車保險費率。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車聯網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車聯網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車聯網產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