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健康體檢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醫用可穿戴設備優勢、挑戰并存
需求拉動健康體檢市場規模增長,我國體檢滲透率仍低于發達國家
從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來看,我國城市居民保健支出額從2010年的872元增長到2016年的1631元,農村居民人均保健支出額從2010年的326元增長到2016年的929元;城鎮、農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1%、19%。2017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約分別為1814元、1056元,醫療保健需求進一步增加。
從診療人次來看,近年來,我國就醫規模保持持續增長,總診療人次數從2011年的62.71億人次增長到2016年的79.32億人次,年均復合增長率5%;測算2017年總診療人次數達到81.86億。
2016年,我國健康體檢的人次僅4.52億,占全部人口的比例32.68%,數據顯示,美國、日本與德國的健康檢查率已經高達73.4%、74.2%和96.9%。我國健康體檢的覆蓋率還很低,可提高空間還很大;隨著我國的城鎮化率不斷提升,健康體檢的需求還將進一步提升,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體檢機構健康管理服務單一,發展醫用可穿戴設備優勢、挑戰并存
截至2017年末,全國各級各類健康管理(體檢)機構超過萬家,其中90%為公立醫療機構設置的(包括軍隊醫療機構辦的),10%為民營或社會資本辦獨立或連鎖健康管理或體檢機構。但同時,健康管理(體檢)機構的健康管理服務較為單一,95%以上的健康管理服務仍以體檢為主,缺少檢后服務。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健康體檢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指出,我國慢性病呈現“患病人數多、患病時間長、醫療成本高、服務需求大”的特點,而醫用可穿戴設備可改變醫療模式,降低醫療成本,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問題。
一是能夠動態監測健康指標,及時獲得的反饋與幫助,幫助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應對慢性病高發的挑戰;二是能夠提升效率,減少就醫次數,節約醫療費用和人力成本;三是我國的醫療資源供給矛盾突出,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于北上廣和東部沿海省份的大城市,醫用可穿戴設備能夠幫助身處偏遠地區的慢性病患者獲得遠程的醫療支持。
但同時,我國醫用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還面臨四個方面的挑戰:
應用層面:醫學科研機構、醫院醫生對大部分醫用可穿戴設備的認可度、參與度仍比較低,能真正達到醫療級的應用還比較少,應用價值有限,用戶體驗不佳,使用粘度偏低;
技術層面:在傳感器、芯片、人機交互、操作系統、續航能力等關鍵技術方面尚存在瓶頸,基礎創新能力還有待加強;
標準層面:當前醫用可穿戴設備的行業標準還很缺乏,既不利于性能與安全性評價,也不利于相互兼容、互聯互通,如與醫療信息系統的對接兼容,不同廠商、不同類型的設備之間的聯合等,限制了醫用可穿戴設備整體協同效用的發揮,阻礙了行業的發展;
安全層面:醫用可穿戴設備當前作為最貼近人體實時監測健康數據的裝置,其監測得到的數據是人體最為隱秘的信息之一,但當前行業缺乏統一安全標準和相應的法規,用戶數據安全難以得到切實保障。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健康體檢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健康體檢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健康體檢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