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產業鏈分析 政策利好上下游【組圖】
“3R”體系構建產業鏈
生活垃圾處理的流程根據垃圾的流向來看,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的產生、收集、運輸和處置四個環節。我國現階段生活垃圾處置的手段主要是堆肥、焚燒和衛生填埋。
圖表1:生活垃圾處理一般流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活垃圾產業鏈包括四個板塊:生活垃圾處置與資源化利用產業、生活垃圾收集運輸產業、設施設備制造產業以及咨詢服務產業?,F階段比較推崇的生活垃圾產業鏈模式是“3R”模型。即“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資源化(Recycle)”。
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產業化,要從戰略化的高度進行考慮和實施,按照回收,拆解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處置這三大系統來建立社會化的廢物回收利用產業體系,進行產業化發展、企業化操作,進而使其形成一條遵循循環經濟發展規律的產業鏈。在實際應用中,“3R原則”是指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鏈高效運作的核心原則,作用于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圖表2: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鏈的3R模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大環節問題亟待解決
近年來,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較為平緩,原因存在于很多方面。
首先是在垃圾生產者環節。伴隨我國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鎮人口數量快速增長,這給城鎮生活環境帶來了極大壓力,尤其是城鎮生活垃圾的產生。根據環保部《2017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2016年,214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8850.5萬噸。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產生量為873.9萬噸,其次是北京為872.6萬噸,深圳生活垃圾產生量為572.3萬噸。預計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繼續居于首位。
在大量的生活垃圾之中,由于我國居民飲食習慣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中往往有較高比例的廚余果皮類垃圾,多數城市的廚余垃圾占總量的60%以上,尤其是在夏季該比例進一步升高,這也是造成我國許多地區城市生活垃圾水份高、熱值低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后續垃圾回收焚燒效果。
圖表3:2015-2017年北京、上海和深圳生活垃圾產生量(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其次是垃圾消費者環節。我國生活垃圾回收歷史較短,垃圾分類相關體系不夠完善,政策制定缺乏完整性、可執行性,監督體系和獎懲體系缺失。使得垃圾分類不能很好地成為一個長效機制發揮作用。除此之外,由于“賣廢品”、“拾荒”等現象的存在,垃圾分類的“含金量”被削減,垃圾處理收益壓縮,垃圾分類的經濟效益太低,造成無法形成良性循環的行業規模。
圖表4:我國垃圾分類存在問題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最后是垃圾分解者環節。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種:衛生填埋、焚燒和其他。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中,衛生填埋處理占比約為60%,焚燒處理占比為35%,其他無害化處理占比為5%,說明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還是以衛生填埋為主。不過衛生填埋占地面積較大,垃圾滲濾液污染較大,面對我國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漸漸力不從心。
圖表5: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占比(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垃圾分類政策完善產業鏈
2018年1月,住房和建設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確定北京、天津、上海等46個重點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
《通知》提出,2018年3月底前,46個重點城市要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明確年度工作目標,細化工作內容,量化工作任務;2018年,46個重點城市均要形成若干垃圾分類示范片區,探索建立宣傳發動、收運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機制;2020年底前,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形成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在進入焚燒和填埋設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5%以上; 2035年前,46個重點城市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垃圾分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農村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農村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農村污水處理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農村污水...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