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數據產業分析 區域集聚發展格局逐步形成【組圖】
大數據產業區域格局分析
目前,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已逐步形成了以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引領,京津冀區域、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五個集聚發展區的集聚發展格局。
其中,京津冀區域以北京為引領,北京大數據發展指數高達57.82,位列全國首位;長三角地區大數據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普遍較高,江蘇大數據發展指數為51.81,位列全國第三;珠三角地區,廣東大數據發展指數僅次于北京,占據全國大數據發展指數榜單第2位;中西部地區以四川省為引領,四川省取得全國綜合排名第6位,湖北、貴州發展勢頭迅猛,分別取得全國綜合排名的第9位和第10位;遼寧省作為東北地區唯一擁有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地區,其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達到32.28,位列全國第11位,遼寧省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將帶動整個東北地區形成大數據產業發展集群。
圖表1:全國各省市大數據發展指數
資料來源:賽迪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水平分析
從總體水平來看,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大數據發展總指數達到397.73,占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的44.28%,西部地區緊隨其后,總指數達到278.04,在全國總指數中占比達到30.95%;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占比分別為16.63%和8.15%。
圖表2:大數據發展指數區域分布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東部地區涵蓋了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三個大數據集聚發展區域,其大數據發展基礎良好,整體發展水平較高,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前沿地帶。未來整個東部地區將成為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引領我國大數據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西部地區包括貴州省、重慶市、內蒙古區三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四川省、陜西省兩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基礎雄厚的省份,以及新疆、廣西、甘肅、云南等具有后發優勢的省區,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有望成長為與東部地區比肩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新增長極。
中部地區受東部、西部大數據產業發展優勢地區的共同帶動,未來發展潛力也可觀;東北地區在振興戰略下,大數據產業將成為推動東北新一輪振興的重要突破口,大數據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將進一步深入。
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特點分析
首先,從發展環境來看,各省市發展環境階梯化特征明顯。浙江、上海、廣東、福建4個省市受信息化發展基礎好、組織建設比較完善等因素影響,發展環境指數在10以上,在全國處于第一梯隊;山東、四川、遼寧、貴州、河南、陜西、寧夏7個省區發展指數在9-10區間,位于第二梯隊;云南、甘肅、內蒙古、湖北、北京5個省區市發展環境指數在8-9之間,位于第三梯隊;天津、江蘇、安徽、重慶4個省市發展環境指數在7-8之間,位于第四梯隊;吉林、廣西、新疆、河北、海南等11個省區由于信息化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組織建設不健全,在全國處于第五梯隊。
圖表3:全國各省市大數據發展環境指數
資料來源:賽迪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其次,從發展水平來看,各省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據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評估結果,北京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為27.89,全國排名第1;江蘇和山東發展指數分別為27.76和27.44,排名第2和第3;山東和上海分別以21.00和20.51位列第4和第5。這五個省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占全國總指數值的比重超過40%。
圖表4:全國各省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前十
資料來源:賽迪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最后,從應用情況來看,大數據應用在發達省市率先突破。北京、廣東、浙江、四川、江蘇、福建、上海、山東、貴州、河南排名前10的省市的大數據應用總指數達152.7,占全國的比重超過46%,體現出較強的領先優勢。
圖表5:全國各省市大數據應用發展指數前十
資料來源:賽迪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大數據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大數據產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