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米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規模化、一體化才是硬道理【組圖】
大米地域特征明顯,產品流向有規律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匯總,大米行業呈現明顯的地域特征與生化特征:
產品生化性。由于糧食具有生化性而容易變質,因此在糧食物流過程中對于產品儲存的嚴格性、物流運作的及時性、供貨的連續性有著比其它行業更為苛刻的要求。
生產具有周期性、地域性。糧食產品的生產受生長過程的制約,受資源和自然約束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性,且生產周期長、產量不穩定,這就對糧食物流中的糧食儲存和糧食運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用價值具有多樣性。糧食產品既可以為人類食用,也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及工業用途,有的還可以用作來年農業生產的種子。
其消費具有連續性、小批量性,且需求彈性小。糧食產品是用于滿足人們基本生存需要的必需品,其需求受價格或收入變動的影響很小,同時糧食產品的最終購買者是數量眾多的家庭消費者,因此具有小批量消費的特點。
圖表1:大米行業要素特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尤其是在物流方面,大米產品的流向呈以下特點。
圖表2:全國大米流向特點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大米加工企業競爭激烈,行業存在發展障礙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大米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根據國內各大米加工企業的品牌、銷量等維度指標,對這些企業進行綜合排名。其中,北大荒、金龍魚、福臨門依次位于前三名。
圖表3:截至2018年5月國內大米加工企業排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但是目前來看,大米加工產業的企業現狀卻不容樂觀,大米行業發展仍存障礙。
1、大米加工業產業布局向主產區集中。因為稻米經加工后將減少接近30%的重量,走貨量大,一般在種植區周邊有大米廠進行加工處理后,直接進行銷售,消費群體大而廣,使大米加工企業各占一方。
2、民營企業占主導地位,產能過剩。因為米制品生產的技術門檻相對不高,民營大米加工企業眾多,但規模普遍較小且分布分散,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目前加工產能超過實際稻谷實際產量(2億噸)達到3.3億噸,處于產能過剩,行業整體效益低。
3、簡單初加工為主,產品結構單一。目前國內大米加工行業存在各環節分離、加工技術粗放、副產品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導致大米加工長期處在初級水平。比如水稻加工成大米,米糠雖然也會榨油,但精煉米糠毛油的技術落后,精煉等級低、得率低、成本高、有效營養成分流失多。而國外的糧食加工產業鏈更長、綜合利用程度更高、浪費少,糧食綜合加工增值高。有資料統計,我國農產品的加工增值只有1.2倍,而發達國家的增值則可以達到2-4倍。
4、利潤“薄如紙片”,處于虧損邊線。國產大米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定位模糊、推廣手段雷同、產品質量難控、市場競爭混亂等現象,使眾多的大米企業一直在“價格戰”的泥潭里苦苦廝殺。再加上進口低價大米的持續沖擊,本就利潤微薄的國內大米加工企業更是步履維艱,不少企業出現虧損。
圖表4:國內大米行業發展存在問題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產業規模化、一體化將成主流
1、稻米種植將規模化,生態水稻種植成趨勢。稻米種植規模化有利于推廣機械化生產,提高效率,減少稻谷收獲受損,提高收益,有利于采用標準化生產最大化,提高優質稻品種,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米,同時也有利于實行配方施肥、農藥噴藥,降低種植成本也減少污染
2、稻米加工大力發展深加工。稻米深加工將提高企業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也有利于環保節約資源,也將滿足人們生活多樣性的需求。
3、產銷一體化。目前國內大米企業以小、散、弱模式存在,稻米質量難以保證,水稻種植分散,預計以后水稻規模化以后,種植戶將急需建立保障收益機制,大米加工企業也將不斷壯大來保障穩定優質糧源,同時也要加強對產品營銷渠道的建設以及對下游經銷商的控制。于是,雙方定會采取訂單收購、加工、銷售的方式或“公司+農戶”等方式來加強合作
4、大米產業將規模化、集體化。目前,國內大米加工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同質化競爭激烈,企業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因此規模化、集團化生產經營也不僅僅是國家政策的調控目標,也是市場發展運作的要求,只有大企業憑借規模化優勢才能實現更高的附加值。
5、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一直以來品牌都是企業的形象,近幾年來政府以及企業對大米品牌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各地稻米主產區也正在制定完善的縣級、市級、省級整合方案,大中型企業也在大力實施名牌工程,推動市場競爭力,通過兼并、重組,未來5-10年,我國大米行業中以福臨門、金龍魚、北大荒等為代表的一線品牌,市場占有率將大幅上升。
圖表5:國內大米行業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大米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大米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大米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