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組圖】
2018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現狀分析
半導體是信息產業的明珠,具備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特性,作為上游是信息產業根本所在。回顧半導體產業的過去,其興衰是伴隨著需求驅動變化而變化的:
1998-2000年隨著手機普及和互聯網興起,全球半導體產值不斷上升,尤其在2000年增長38.3%。
但隨著互聯網泡沫破裂,200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下跌32%;全球開始新一輪PC換機潮,半導體市場開始新一輪波動,2002-2004的3年時間里處于高速增長階段,2005年半導體市場出現周期性回落,2008-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了負增長,2010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好轉,全球半導體產值增長34.4%。
2011-2012年受歐債危機、美國量化寬松、日本地震及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下滑影響,半導體銷售增速分別下降為0.4%和-2.7%。
隨著2013年以來全球經濟逐步復蘇,PC、手機、液晶電視等消費類電子產品需求不斷增加,2013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恢復增長,2014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兩年增速分別為4.8%、9.9%;2015、2016兩年疲軟,銷售接近“0”增長。
根據WSTS發布的最新數據,2017年12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380億美元,月增0.8%,年增22.5%;2017年第四季半導體銷售額為1140億美元,為單季新高,季增5.7%,年增22.5%;2017年全年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4122億美元,增速為21.6%,創歷史新高。
圖表1:1978-2018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變化(單位:十億美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結構分析
從分類來看,半導體可以分為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光電器件和傳感器,而集成電路又可分為微處理器、邏輯電路、存儲器和模擬電路。
圖表2:半導體主要分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作為半導體產業主導類型,集成電路自誕生以來,帶動了全球半導體產業自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迅猛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了解,在2017年全球4122.21億美元的半導體銷售額中,集成電路共計3431.86億美元,占比達83.25%。
圖表3:2008-2018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結構分布及預測(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4:2011-2018年全球半導體細分產業增速對比(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進一步看細分占比情況,微處理器、邏輯芯片、存儲器、模擬電路市場規模分別占半導體市場的15.5%、24.8%、30.1%、12.9%。可以看到,存儲器芯片對2017年半導體增長的拉動作用功不可沒,占據全球半導體產業收入增幅的三分之二以上。
圖表5:2017年全球半導體產品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前景預測
半導體工業具有顯著的周期性,因為半導體的基礎材料是硅片,行業里也形象的稱該周期為“硅周期”。當半導體市場需求增加時,制造廠積極擴產或新建芯片廠房,產能提升。市場需求回落時,制造廠為了保持或降低生產成本,并不會讓生產線停止運行。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制造廠只能通過降低售價的方式生存。由于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市場總需求趨向于增加,半導體市場又重回增長,完成一個“硅周期”。
硅周期的形成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方面,半導體制造廠擴產周期長,一般來說需要2年以上才能具備產能,這就導致廠家響應市場需求存在時滯。另一方面,根據摩爾定律,半導體產業需不斷向前發展,帶動新的需求不斷增長,推動硅周期進程。
由于物聯網、可穿戴設備、云計算、大數據、新能源、醫療電子和安防電子等新興應用發展迅速,尤其是存儲芯片的需求旺盛,預測未來幾年半導體行業將迎來發展高峰期,2020年的產業規模有望達到5300億美元,之后幾年將進入周期的下半段。
圖表6:2018-2023年全球半導體前景預測(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集成電路(IC)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集成電路(IC)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集成...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