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64家獨角獸所在行業分析 云服務行業發展前景與趨勢
在國家戰略指引下,云服務行業迎來了飛速發展,行業高景氣甚至已蔓延全產業鏈,包括芯片、存儲、應用開發商等均借勢崛起。廣闊的市場前景下,國內已誕生多家國產云服務獨角獸廠商,并大體呈現“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
一、云服務獨角獸企業估值差距大,阿里云遙遙領先
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云服務行業共有8家企業上榜,分別是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Ucloud優刻得云計算、百望云、七牛云、青云QingCloud、華云數據。
這8家云服務獨角獸估值總額達到502.9億美元,平均估值為62.9億美元。其中,阿里云一家獨大,估值高達390億美元,是排在第二的騰訊云估值的近11倍,且超過后面7家估值總額之和的3倍。憑此估值,阿里云在所有獨角獸中排在第4位。
圖表1:云服務行業獨角獸企業估值及排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從所在地來看,與其他行業類似,云服務獨角獸企業同樣集中在北京、上海,分別有3家、2家獨角獸;杭州、深圳、無錫各有1家云服務獨角獸企業。杭州雖然只有1家云服務獨角獸,但估值總額卻遠遠超過其他城市。
圖表2:云服務行業獨角獸企業所在地分布(單位: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二、云服務行業獨角獸企業數量不多,但估值較高
在164家獨角獸企業所在行業中,行業獨角獸企業數量占比僅為4.88%,在所有涉及的行業中排在第9位。盡管獨角獸企業數量不多,但因為有阿里云這個超級獨角獸,云服務行業獨角獸企業估值總額排到第5位,僅次于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交通出行和智能硬件領域。
圖表3:云服務行業獨角獸企業數量、估值占比及排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三、云服務獨角獸企業呈現“一超多強”格局
在8家云服務獨角獸企業中,阿里云成立時間最早,于2009年成立;最晚成立的是百望云,成立時間是2015年。2011年是云服務獨角獸企業成立最多的一年,共有3家獨角獸在改年成立。
圖表4:云服務行業獨角獸企業成立時間分布(單位: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從融資情況來看,阿里云、騰訊云各自背靠阿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因此暫未披露有關融資的消息。在已披露的獨角獸中, 最新融資輪次都在D輪及D輪以上,資本熱度高。截至目前,金山云共融資58.3億元,最新融資7.2億美元;華云數據共融資25.5億元,七牛云共融資22.7億元,Ucloud 共融資20.3億元,青云QingCloud 共融資18.93億元。
圖表5:云服務行業獨角獸企業融資情況對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從市場份額來看,阿里云不愧為云服務行業龍頭企業,2017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收111.68億元,同比增長100.65%。2017年上半年,阿里云在國內云服務市場占據約47.60%的市場份額;騰訊云位居第二,市場份額為9.6%,是目前阿里云的主要競爭對手。
圖表6: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四、云服務行業持續增長,巨頭們大肆搶奪市場份額
云服務是通過網絡按需提供的可動態伸縮的廉價計算服務,也被稱為云計算。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定義,云服務按照服務模式可分為SaaS、PaaS和IaaS,按照部署模式可分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圖表7:云服務按照服務模式分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圖表8:云服務按照部署模式分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目前,無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云服務行業都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態勢,展現出勃勃生機,不但造就了諸多云計算巨頭,還幫助企業、行業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和變革。上述云服務獨角獸企業的高估值,便是云服務行業有著巨大潛力及廣闊前景的最好佐證。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710.3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36.0%。預計2020年將達到1435.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2%。其中,SaaS仍是全球云計算市場的最大構成部分,2016年市場規模385.67億美元,遠超IaaS和PaaS市場規模的總和,占據市場54%的份額。
圖表9:2014-2020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及預測(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圖表10:全球云計算市場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龐大的市場機遇下,我國自然不會錯過這場盛宴。2017年4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就印發《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該計劃目標是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云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
而數據顯示,截至“十二五”末期,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還僅為1500億元,距離2019年的目標還有很大增長空間。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內,云計算產業將高速發展。
圖表11: 2010-2019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增長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
總體而言,我國云服務產業生態系統已經初步建立,形成了開源和軟件共同發展的格局,但是仍然缺乏標準,同時企業使用云服務的積極性還不夠高,與美國等發達市場還具有一定的差距。
為縮小差距,未來5-10年,我國云服務行業將向著三個重要方向發展:一是信息處理的集中化、云化、網隨云動;二是大數據的發展對云計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計算需要具備擴展性、彈性、資源池化、自助服務、可度量、低成本、按需支付和故障容錯等能力;三是混合云的發展受到重視,云端的融合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在技術上這不僅需要一個深度軟件定義的云計算管理平臺,還需要云和端的良好感知,同時要適應各行各業的應用開發需要,及通過不同的終端使用豐富的云端應用。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云計算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云計算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云計算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出審...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