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全面發力AI芯片,中國AI芯片有望2030年超越美國
近日,中國科學院孵化的寒武紀科技公司推出了5款AI芯片產品,覆蓋了云端和終端應用領域。
寒武紀全面發力,未來有望成為中國AI芯片領頭羊
寒武紀于2016年成立,誕生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今年8月,公司獲得1億美元A輪融資,晉升為全球首個芯片獨角獸,并開始受到國內關注。
2017年11月,寒武紀推出三款面向終端的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H16、寒武紀1H8和寒武紀1M,其中,寒武紀1H16是更高性能的深度學習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H18主要面向視覺領域,寒武紀1M主要面向智能駕駛;兩款面向云端的高性能智能處理器產品為寒武紀MLU100和寒武紀MLU200,這兩款芯片主要應用于服務器端的智能處理需求,分別側重于推理和訓練兩個用途。
圖表1:寒武紀人工智能芯片產品介紹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寒武紀以一款深度學習專用芯片為切入點,向著通信芯片方向邁進。根據公司規劃,未來三年,公司有望占有中國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場30%的份額,使全世界10億臺以上的智能終端設備集成有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而寒武紀背后的學院背景以及華為、阿里、商湯科技等對其市場化的推動作用,讓該目標的實現成為可能。
芯片成人工智能開路先鋒,未來市場達百億美元
我們正處在從信息時代邁向智能時代的重要拐點,人工智能將推動新一輪計算革命,而芯片行業作為產業最上游,是人工智能時代的開路先鋒。但是,傳統芯片已不能滿足智能處理對速度和能效的需求,這就需要新的底層硬件來更好地儲備數據、加速計算過程,而AI芯片將是支撐智能計算不可或缺的載體。
從AI芯片用途來看,分為云端加速器芯片和終端(包括智能手機、無人駕駛汽車等)智能芯片。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基于這兩個應用場景,在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機器人、智能手機等應用的帶動下,到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有望達到111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5%。
圖表2:2016-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AI芯片以進口為主,政策助推彎道超車
多年來,中國一直努力讓自己的芯片產業比美國、韓國、日本的芯片更具競爭力,試圖培育出因特爾處理器及其他美國處理器的替代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服務器和個人電腦的應用上,中國還沒有研發出可以廣泛使用的替代方案,目前中國公司主要向英偉達采購AI芯片。例如,中國最大的云計算提供商阿里巴巴依賴于英特爾和英偉達的芯片。
目前,在全球AI芯片領域,美國仍處于領先地位,主要企業包括美國的英特爾、英偉達、高通、AMD等,其中,英偉達更是一家獨大。與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芯片上仍落后不少。事實上,在國內AI芯片領域,僅有寒武紀、中星微、地平線機器人、深鑒科技等少數幾家企業,且這些公司以初創公司為主,沒有巨頭。
作為人工智能的基礎層,AI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發展人工智能,搶占人工智能的制高點,政府也是舉全國之力,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及其基礎技術的發展。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三年內趕上美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水平,2030年之前成為這一領域的領先國家;10月,中國科技部發布一份《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該文件提出了13個"變革性"技術項目,其中一個是發明新型芯片,控制人工神經網絡,并將英偉達公司作為瞄準目標,希望超越英偉達。
圖表3:中國人工智能芯片發展規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AI芯片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模式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AI芯片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AI芯片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