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汽車明年量產 傳感器行業或將迎來爆發
2017年7月,“奧迪”宣布在新一代A8中引入了高速自動駕駛系統,名為“奧迪AI交通擁堵駕駛系統”(Audi traffic jam pilot)。“奧迪”車速60km/h以內,車輛可完全自動駕駛,并將于2018年進入中國。
知名車企紛紛進行技術開發
無人駕駛技術從誕生以來,一直是汽車企業關注的焦點,可以看到,現在幾乎每家車企的產品都會配備一定程度的無人駕駛裝置。依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發布的《汽車自動化五級標準》來看:
目前,在L3級別,通用公司的Super Cruise系統由前端攝像機、后臺地圖數據庫和Trimble研發的高精度GPS組成,能夠在誤差兩米內確定汽車位置。特斯拉的Autopilot 2.0系統擁有8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傳感器和增強版的前向毫米波雷達,能在雨、雪、大霧、揚塵等惡劣天氣下工作。
在L4級別,豐田計劃在2020年投放L4量產車,通用、福特、沃爾沃預計2021年量產L4系統的汽車。德爾福與Mobileye、英特爾聯手,將合作開發L4中“中央傳感定位與規劃(CSLP)自動駕駛系統”,預計將于2019年投產。特斯拉將在2020年底之前推出L4系統,戴姆勒擁有奔馳品牌和重型卡車。在谷歌10月13日發布的《通往完全自動駕駛之路》的報告中,Waymo表示目前在解決“我在哪,周圍有什么,接下來要發生什么,該怎么辦”這四個問題,也就是在做L4自動駕駛相關研究。
L5級別目前還太過遙遠,未突破到L4的技術級別,沒人能夠說得清L5級別的指標與技術方向。
圖表1:無人駕駛系統級別評定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傳感器與無人駕駛的共生性
無人駕駛汽車也叫智能汽車,主要依靠車內的以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的目標。
整體而言,無人駕駛汽車的實現需要大量的科學技術支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量的傳感器定位。核心技術是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等各個模塊。其中有幾個關鍵的技術模塊,包含精確GPS定位及導航、動態傳感避障系統、機械視覺三個大部分。
奧迪這次宣布即將量產的A8,在傳感器陣列上,車身搭載了雷達、前視攝像頭、毫米波雷達以及首款可量產、符合車規級的4線激光雷達。此外,還有一個中央駕駛輔助控制系統(zFAS),zFAS由奧迪和德爾福、英偉達、TTTech、Mobileye合作完成,搭載有英偉達的GPU、Mobileye的EyeQ系列視覺芯片,以及通信模塊,是A8的計算中樞。
蓬勃發展的無人駕駛汽車帶動傳感器的需求
汽車傳感器對溫度、壓力、位置、轉速、加速度和振動等各種信息進行實時、準確的測量和控制。衡量控制系統水平的關鍵就在于其傳感器的數量和水平。當前,一輛國內普通家用轎車上大約安裝了200個傳感器,目前無人駕駛汽車上的傳感器數量多達400多個,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十年無人駕駛汽車上的傳感器數量會越來越多,傳感器的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給傳感器行業帶來不可估量的需求。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7-2022年中國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狀態良好,行業產值、產銷規模呈現持續上升態勢,行業利潤較高。2016年行業產成品為29.07億元,同比增長17.33%。實現銷售收入為679.66億元,同比增長9.06%利潤總額為35.94億元,同比增長17.22%。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17-2022年傳感器制造行業銷售收入持續增長,預計2022年行業銷售收入將接近900億元。
圖表2:2017-2022年傳感器制造行業銷售收入預測(單位:萬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科技帶路,傳感器市場需求呈現五大特征
隨著應用行業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傳感器市場需求呈現出微型化、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專業化的趨勢。
圖表3: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挑戰與機遇并存
國內傳感器企業落后于國外企業,目前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創新能力弱,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產業結構不合理,本土企業規模小能力弱。
圖表4:國內傳感器產業面臨的挑戰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對于國內的企業來說,未來傳感器行業的快速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重視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改善自身產業結構,利用好生產要素齊全與勞動力廉價且充足的條件優勢,保證質與量同時上升,是國內企業工作重點所在。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傳感器制造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傳感器制造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