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外流政策頻出,藥店終端重要價值正日益凸顯
促進處方外流政策頻出
2017年7月14日,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藥品流通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稿里明確指出“對需要長期使用固定藥物控制和治療的慢性疾病用處方藥的銷售,可建立患者檔案,記錄患者既往用藥情況、需購買藥品的信息以及購買者詳細信息后,憑第一次留存的處方銷售,并保存完整的銷售臺帳備查。”這是山東省探索處方外流的積極嘗試。
實際上山東省并非第一家出臺類似政策的地方,早在2017年6月16日,廣東省就在《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流通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里明確指出“對需要長期使用固定藥物控制和治療的慢性疾病用處方藥的銷售,在保證群眾用藥安全的前提下,為方便群眾用藥,可以在充分了解并記錄患者既往用藥情況、需購買藥品的信息以及購買者詳細信息后,憑第一次留存的處方銷售,并保存完整的銷售臺賬備查”。
仔細對比二省的政策,有一脈相承,異曲同工之妙,實際上都是從“規律性用藥”作為突破口,“規律性用藥”如慢病用藥本身用藥頻率穩定、服用劑量固定、患者可較好掌握服藥方法,因此適合在更加便利的藥店拿藥銷售。
前有成都、西安、海口等地相繼出臺政策探索電子處方,如今又有廣東、山東兩省發文提出“憑第一次處方銷售處方藥”,可以說為了促進處方藥外流,掃清處方藥外流障礙,各地正在紛紛進行有益的探索,處方藥外流已是大勢所趨。
處方藥外流市場空間大
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15年年公立醫院總收入為20843億元,其中藥品收入為7542億元,藥占比為36.2%。我們預計2016年全國公立醫院的總收入在23670億元左右,藥占比將下降至33.9%。這與國家控制的藥占比不超過30%還有一段距離,若是2016年藥占比為30%,意味著將有923億元的市場空間有待釋放,未來在公立醫院通過提供診斷檢測、診療服務、政府財政補貼等使得醫院收入繼續增加的情況下,處方藥外流的規模有望進一步加大。
圖表1:我國公立醫院總收入及藥占比變化情況(單位:億,%)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零售藥店渠道價值提升
處方藥外流就是處方藥品銷售終端從醫院藥房轉移到零售藥店,因此在這一轉移的過程中,處方藥相當一部分的市場容量必將由零售藥店來承接。這將極大的擴充零售藥店的生存空間。近年來,我國零售藥店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零售藥店銷售規模為2039億元,2016年達到3377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0.6%。若是處方藥外流的市場有80%由零售藥店來承接,結合上文分析可知,我國2016年零售藥店的市場空間可達4115億元。
圖表2:我國零售藥店銷售規模變化情況(單位:億,%)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2016年我國擁有零售藥店家數為44.7萬家,單店平均營收為75.5萬,考慮到處方外流可理論上增加單店收入至92萬。在藥店人員薪酬、租金等沉沒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處方外流帶來的利潤將直接反映在藥店的利潤里,這大大的增加了藥店的生存空間與渠道價值。
圖表3:處方外流對我國零售藥店的影響(單位: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連鎖藥店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連鎖藥店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連鎖藥店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